-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人们平等相待,不分贵贱的场景。也可以用于形容事物平衡、平等的状态。
- 例句
- 1. 他对待每个学生都夷齐,不分贵贱。2. 这个组织的成员都是夷齐的,没有等级之分。
- 基本含义
- 指平等、平衡,也指不分高低贵贱。
- 基本解释
伯夷 和 叔齐 的并称。《孔丛子·陈士义》:“ 夷 齐 无欲,虽 文 武 不能制。” 唐 李白 《梁园吟》:“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 夷 齐 事高洁。” 廖仲恺 《有感》诗:“扣马 夷 齐 思止暴,亡羊 臧 谷 共伤时。”参见“ 夷叔 ”。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与平等、平衡相关的成语,如“平等无差”、“平心而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让我们夷齐参加班级活动,不分先后。2. 初中生:我觉得在团队合作中,每个人都应该夷齐,共同努力。3. 高中生:在学校里,老师对待学生应该夷齐,不偏袒任何一方。
- 故事起源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了一个故事。当时,齐国国君齐桓公和夷地的国君夷吾都有一个儿子,他们相约让两个儿子在夷吾家做客,以此来建立友好关系。夷吾在宴请时,对待两个孩子非常平等,不分贵贱。这个故事成为了夷齐成语的来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夷齐”联想成夷吾对待齐桓公和夷吾的儿子时的平等态度。也可以将“夷”联想成夷人,将“齐”联想成齐人,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夷齐是一个动宾短语,它的结构是“夷”作为动词,表示平等相待;“齐”作为宾语,表示被平等对待的对象。
- 详细解释
- 夷齐原指夷人和齐人之间的平等相待,后来泛指各方面的平等。成语中的“夷”指夷人,即指外族,代表了不同的民族或阶级;“齐”指齐人,即指本族,代表了同一个民族或阶级。夷齐的意思是各种人平等相待,不分高低贵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