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释义]
(名)我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按年、月、日编排史实。如《资治通鉴》等。
[构成]
偏正式:编年(体
[例句]
编年体史书。(作定语)
- 英文翻译
1.annalistic style (in historiography)
- 详细解释
◎ 编年体 biānniántǐ
[in the style of annals;in chronological order] 一种按时间顺序编排史实的史书体裁
中国 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特点是按时间顺序编排史实。《竹书纪年》、《春秋》为 中国 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汉 司马迁 改编年为纪传, 汉 荀悦 又改纪传为编年,自是纪传与编年并行。至 宋 司马光 撰《资治通鉴》,上起 周威王 二十二年,下迄 五代 末,前后1362年,以通史编年,成为编年体史书的巨著。编年体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容易看出同时期各事件之间的联系,但记事前后分隔,首尾难以联贯,历史人物的生平和典章制度等也不易详其源委。
- 基本含义
- 编年体是一种历史记载方式,按照时间顺序将事件记录下来。
- 使用场景
- 编年体常常用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中,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事件的发展和变化。同时,编年体也可以用于其他领域的研究,如文学、艺术和科学等。
- 故事起源
- 编年体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例如《史记》和《资治通鉴》等。这些文献通过编年体的方式,将历史事件有条不紊地记录下来,成为后代研究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 词语结构
- 编年体的结构比较简单,由两个部分组成,即“编年”和“体”。其中,“编年”表示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事件,“体”表示记录方式的形式。
- 例句
- 1. 他用编年体的方式记录了这段历史事件。2. 这本书是按照编年体的方式来写的,非常有条理。
- 记忆技巧
- 记忆编年体这个词语可以通过以下技巧:1. 将“编年体”拆分成两个部分,“编年”和“体”,分别记忆它们的含义。2. 关联记忆:将编年体与历史记载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在编写历史的过程中使用编年体的方式。
- 延伸学习
- 想要更深入了解编年体,可以进一步学习以下内容:1. 阅读经典的编年体文献,如《史记》和《资治通鉴》等,了解编年体的应用和特点。2. 学习其他历史记载方式,如记叙体、议论体等,比较它们的异同点。3. 深入研究编年体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和价值,了解不同学者对编年体的观点和评价。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用编年体的方式给我们讲述了古代历史。2. 初中生:我正在写一篇关于明清时期的编年体作文。3. 高中生:编年体的记载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4. 大学生:我正在学习如何运用编年体的方式进行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