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显现于外。《礼记·乐记》:“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 孔颖达 疏:“谓思念善事日久,是和顺积於心中,言词声音发见於外,是英华发於身外。”《淮南子·缪称训》:“文者所以接物也。情繫於中,而欲发外者也。”
- 基本含义
- 指超出常规、出格、过分的言行举止。
- 详细解释
- 发外是指超出一般规范或行为准则,言行举止不合适、过分,超出了正常的范围。这个成语强调了人的言行超出了一般的限制,有时可能会给人带来不良的影响。
- 使用场景
- 发外一词常用于贬义,用来形容人的言行举止超出了常规,过分出格,不合适或过于过分。可以用来批评某人的行为不当,或者形容某人的行为举止不得体。
- 故事起源
- 《汉书·艺文志》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的是秦始皇时期,有一个叫韩非的人,他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但是他的言行却非常出格,过于激进。有一次,韩非在朝堂上对秦始皇说:“陛下,您的国家管理不善,百姓生活困苦,您应该改变政策。”这样的言辞非常冒犯,当时的人们都觉得他的言行举止非常过分,超出了应有的限制。因此,后来人们就用“发外”这个成语来形容言行举止不合适、过分的人。
- 词语结构
- 动词+形容词
- 例句
- 1. 他的言行举止非常发外,总是得罪人。2. 这个人的举止太发外了,完全不懂得分寸。3. 别人都很注意自己的言行,只有他总是发外。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构建一个场景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举止粗鲁,引起了其他人的不满和反感。这个场景可以帮助你记住“发外”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礼仪、行为举止相关的成语,如“失态”、“出格”等。这些成语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发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行为太发外了,老师批评了他。2. 初中生:他的言行举止非常发外,同学们都不喜欢和他交往。3. 高中生:他的举止太发外了,完全不懂得与人相处的礼仪。4. 大学生:他的言行举止过于发外,给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5. 成年人:他的行为举止总是发外,很难被人接受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