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8日(农历四月初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一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秉畀炎火的词语解释
秉畀炎火的意思
拼音:bǐng bì yán huǒ    注音:ㄅㄧㄥˇ ㄅㄧˋ ㄧㄢˊ ㄏㄨㄛˇ
使用场景
秉畀炎火常用于赞美和鼓励他人在工作、学习或事业上投入热情和激情,也可以用于自我激励和鼓舞士气。
例句
1. 他秉畀炎火,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项目中。2. 她对教育事业秉畀炎火,用心教育每个学生。
基本含义
秉持热情和激情
基本解释

谓将田中的害虫捉去烧掉。《诗·小雅·大田》:“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郑玄 笺:“田祖之神不受此害,持之付与炎火,使自消亡。” 朱熹 集传:“故愿田祖之神,为我持此四虫,而付之炎火之中也。”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大田》之诗,‘秉畀炎火’者,捕蝗之术也。” 宋 苏轼 《次韵章传道喜雨》:“坐观不救亦何心,秉畀炎火传自古。” 何纶锦 《捕蝗谣》:“秉畀炎火古有经,始不扑除继无及。”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热火朝天”、“火热心肠”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秉畀炎火,努力学习,考上好学校。2. 初中生:他秉畀炎火,参加各种活动,积极锻炼自己。3. 高中生:我会秉畀炎火,努力备战高考,取得好成绩。4. 大学生:我们要秉畀炎火,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5. 成年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秉畀炎火,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故事起源
秉畀炎火的故事起源于《尚书·禹贡》。相传古代大禹治水时,他积极投入,不分昼夜地工作,用心如火。后来,人们用“秉畀炎火”来形容对事业充满热情和激情的人。
记忆技巧
可以将“秉畀炎火”与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形象联系起来,例如想象一个人手持火把,全身散发着热情和激情的火焰。
词语结构
秉畀炎火由三个词语组成,其中“秉”表示保持、坚持,“畀”表示给予、赋予,“炎火”表示热情、激情。
详细解释
秉畀炎火意为秉持热情和激情,指对事业、工作或学习等充满热情和激情,全力以赴。这个成语形容人积极向上、充满活力,不畏困难,勇往直前。
(0)
诗文中出现“秉畀炎火”的诗词

大田

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

既方既皁,既坚既好,不稂不莠。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

有渰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穧,彼有遗秉,此有滞穗,伊寡妇之利。

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来方禋祀,以其骍黑,与其黍稷。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0)

次韵章传道喜雨

去年夏旱秋不雨,海畔居民饮咸苦。

今年春暖欲生蝝,地上戢戢多于土。

预忧一旦开两翅,口吻如风那肯吐。

前时渡江入吴越,布阵横空如项羽。

农夫拱手但垂泣,人力区区固难禦。

扑缘鬃毛困牛马,啖齧衣服穿房户。

坐观不救亦何心,秉畀炎火传自古。

荷锄散掘谁敢后,得米济饥还小补。

常山山神信英烈,撝驾雷公诃电母。

应怜郡守老且愚,欲把疮痍手摩抚。

山中归时风色变,中路巳觉商羊舞。

夜窗骚骚闹松竹,朝畦泫泫流膏乳。

从来蝗旱必相资,此事吾闻老农语。

庶将积润扫遗孽,收拾丰岁还明主。

县前巳窖八千斛,率以一升完一亩。

更看蚕妇过初眠,未用贺客来旁午。

先生笔力吾所畏,蹴踏鲍、谢跨徐、庾。

偶然谈笑得佳篇,便恐流传成乐府。

陋邦一雨何足道,吾君盛德九州普。

《中和》、《乐职》几时作,试向诸生选何武。

(0)

次韵章传道喜雨(祷常山而得。)

去年夏旱秋不雨,海畔居民饮咸苦。
今年春暖欲生蝝,地上戢戢多于土。
预忧一旦开两翅,口吻如风那肯吐。
前时渡江入吴越,布阵横空如项羽。
(去岁钱塘见飞蝗自西北来,极可畏。
)农夫拱手但垂泣,人力区区固难御。
扑缘发尾困牛马,啖啮衣服穿房户。
坐观不救亦何心,秉畀炎火传自古。
荷锄散掘谁敢后,得米济饥还小补。
常山山神信英烈,捴驾雷公诃电母。
应怜郡守老且愚,欲把疮痍手摩抚。
山中归时风色变。
中路已觉商羊舞。
夜窗骚骚闹松竹,朝畦泫泫流膏乳。
従来蝗旱必相资,此事吾闻老农语。
庶将积润扫遗孽,收拾丰岁还明主。
县前已窖八千斛,(今春及今,得蝗子八千余斛。
)率以一升完一亩。
更看蚕妇过初眠,(蚕一眠,则蝗不复生矣。
)未用贺客来旁午。
先生笔力吾所畏,蹙踏鲍谢跨徐庚。
偶然谈笑得佳篇,便恐流传成乐府。
陋邦一雨何足道,吾君盛德九州普。
中和乐职几时作,试向诸生选何武。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