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虚伪或事物的表面现象。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看起来很有能力或很诚实,但实际上内心空虚或不可靠;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些外表看起来很美好的事物,但实际上没有内在价值。
- 例句
- 1. 他看起来很有能力,但实际上是个匏瓜,一点实际经验都没有。2. 这个产品外包装精美,但质量却是匏瓜,一点价值都没有。
- 基本含义
- 指人或事物外表看起来良好,但实际上内在空虚或不可靠。
- 基本解释
(1).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比葫芦大,老熟后可剖制成器具。亦指这种植物的果实。《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后因以喻未得仕用或无所作为的人。 汉 王粲 《登楼赋》:“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宋 王安石 《韩持国见访》诗:“余生非匏瓜,於世不无求。” 明 沉鲸 《双珠记·辕门遇友》:“ 孙兄 乃间世之英,非匏瓜之类,自能见机而作,不必掛怀。”
(2).星名。《史记·天官书》:“匏瓜,有青黑星守之。” 司马贞 索隐引《荆州占》:“匏瓜,一名天鸡,在河鼓东。” 清 曹寅 《赠武元朴》诗:“説与寻常推筭子,何曾荧惑在匏瓜。”
(3).喻男子独处无偶。《文选·曹植<洛神赋>》:“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 李善 注:“ 阮禹 《止欲赋》曰:‘伤匏瓜之无偶,悲织女之独勤。’俱有此言,然无匹之义,未详其始。” 张铣 注:“匏瓜,星名,独在河鼓东,故云无匹。” 明 梅鼎祚 《玉合记·怀春》:“咏《夭桃》虽则有时,叹匏瓜终当无匹。”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形容虚伪或表面现象的成语,如“花枝招展”、“锦上添花”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看起来很友善,但实际上是个匏瓜,经常说谎。2. 中学生:这个手机广告太匏瓜了,宣传得很好,但实际使用效果很差。3. 大学生:这家公司的宣传很匏瓜,产品质量根本达不到承诺的水平。
- 故事起源
- 据说,匏瓜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个人种了一种特殊的葫芦,这种葫芦外表非常漂亮,但内部却是空心的。这个人非常得意自己的葫芦,以至于把它拿到集市上炫耀。然而,当人们发现葫芦内部是空的时,就用“匏瓜”来形容这种虚假的东西。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匏瓜这个成语与葫芦形状联想在一起,想象一个外表漂亮的葫芦,但打开后却是空心的。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匏”和“瓜”。
- 详细解释
- 匏瓜是一种形状像葫芦的植物果实。它外表光滑、整齐,但内部是空心的。因此,“匏瓜”成语形容的是外表看起来很好,但实际上内在是虚假或不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