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该成语常用于劝解争吵的双方,或用于安抚受到冲突或不满情绪的人。它适用于各种场合,如家庭、工作、学校等。
- 例句
- 1. 他用温和的话语抚征了妻子的怒气。2. 老师用耐心的态度抚征了学生的不满情绪。
- 基本含义
- 抚慰、安抚、劝解别人的怒气或不满情绪。
- 基本解释
(1).安抚和征伐。《左传·昭公十五年》:“ 文公 受之,以有 南阳 之地,抚征东夏。” 孔颖达 疏:“服者抚之,叛者征之。”
(2).亦作“ 抚正 ”。犹安定。《国语·楚语上》:“赫赫 楚国 ,而君临之,抚征南海,训及诸夏。” 韦昭 注:“抚,安也。征,正也。”《后汉书·文苑传下·刘梁》:“赫赫 楚国 ,而君临之,抚正南海,训及诸夏。”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情绪调节相关的成语,如“以柔克刚”、“化干戈为玉帛”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用温和的话语抚征了同学们的不满情绪。2. 初中生:班主任用耐心的态度抚征了我们的怒气。3. 高中生:父母用理解的心态抚征了我对他们的不满情绪。4. 大学生:朋友用真诚的话语抚征了我的愤怒。
- 故事起源
- 抚征的故事起源于《战国策·秦策一》中的故事。秦国的国君秦孝公在位时,经常与他的大臣商讨国家的事务。有一天,秦孝公正在处理国家的征战事宜,大臣们纷纷提出自己的意见,争吵不休。秦孝公见状,立即用温和的语言和姿态安抚了大臣们的怒气,使得争吵的气氛得以缓和。从此以后,人们用“抚征”来形容劝解争吵的情景。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抚征”与“安抚”、“劝解”等词语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另外,也可以通过将“抚”字与“抚摸”、“抚养”等词语联系起来,来帮助记忆。
- 词语结构
- 动词+名词
- 详细解释
- 抚征是由动词“抚”和名词“征”组成的成语,意思是用柔和的言辞和态度来安抚和劝解别人的怒气或不满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