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即田嗇夫。《诗·小雅·甫田》:“饁彼南亩,田畯至喜。” 郑玄 笺:“田畯,司嗇,今之嗇夫也。” 孔颖达 疏:“田畯,田家(官),在田司主稼穡,故谓司嗇。 汉 世亦有此官,谓之嗇夫。” 汉 王粲 《务本论》:“设农师以监之,置田畯以董之,黍稷茂则喜而受赏,田不垦则怒而加罚。” 明 何景明 《忧旱赋》:“田畯至而靡喜兮,农望畛而太息。”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三章第二节:“在古诗中常常提到的‘田畯’,就是奴隶主贵族派来监督农业奴隶劳动的家伙。”参见“ 田嗇夫 ”。
(2).农神。《周礼·春官·籥章》:“击土鼓以乐田畯。”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田畯,古之先教田者。”参见“ 田祖 ”。
(3).泛指农民。 晋 葛洪 《抱朴子·守塉》:“胡不眎沃衍於四郊,躬田畯之良业,捨六蓺之迂阔,收万箱以賑乏乎?”《宋书·袁豹传》:“增贾贩之税,薄畴亩之赋,则末技抑而田畯喜矣。”
- 基本含义
- 指农田的边界或界限。
- 详细解释
- 田畯是一个古代农业社会的词语,它指的是农田的边界或界限。田畯的存在可以帮助农民界定土地的归属和使用范围,同时也有助于农民之间的互相尊重和和睦相处。
- 使用场景
- 田畯这个成语主要用于形容界限明确、互相尊重的场景。可以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相处态度,也可以用来形容组织、团体或国家之间的边界和和谐相处的状态。
- 故事起源
- 田畯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农业社会。在古代,农民们会根据自己的土地种植作物,但是每块土地的界限需要明确,以免引起纠纷。因此,田畯成为了农民们界定土地界限的重要标志。
- 词语结构
- 田畯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田”和“畯”。
- 例句
- 1. 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像田畯一样,互相尊重,和睦相处。2. 这个国家与邻国之间的田畯明确,维持了长期的和平。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田畯这个成语与农田的边界联系起来。想象一下农田的边界被清晰地划定,这样就能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农田和农业相关的成语,可以丰富你的词汇量,例如“田疆”、“田地”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农民伯伯用木桩来标记田畯,这样就不会把土地种错了。2. 初中生:我们应该像田畯一样,互相尊重,和睦相处。3. 高中生:国与国之间的田畯明确,维持了长期的和平。4. 大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明确田畯可以有效避免冲突和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