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涂丹漆和雕刻花纹。亦泛指装饰。《左传·哀公元年》:“昔 闔庐 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鏤。” 杜预 注:“彤,丹也。鏤,刻也。” 陆德明 释文:“彤,丹漆也。”《国语·楚语上》:“不闻其以土木之崇高彤鏤为美。” 韦昭 注:“彤谓丹楹,鏤谓刻桷。”
- 基本含义
- 形容文字、图案等刻划得非常精美。
- 详细解释
- 彤镂是由“彤”和“镂”两个字组成的,其中,“彤”指的是红色,象征着美好和光明,“镂”指的是雕刻,表示精细而美丽的雕刻。因此,彤镂形容文字、图案等刻划得非常精美,具有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 使用场景
- 彤镂通常用来形容文学作品、艺术品、装饰品等具有精美雕刻和艺术价值的物品。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才华、技艺或者文字的优美。
- 故事起源
- 彤镂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诗经·周南·桃夭》一诗中:“彤弓之子,素丝如緌。彤弓之子,素丝如濡。”这里的“彤弓之子”指的是制作弓弩的工匠,他们将弓弩做得非常精美,弓弦用的是红色的丝线,弓身用的是白色的丝线,看起来非常华丽。后来,人们将这种精美的雕刻技艺用“彤镂”来形容,成为了一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动词
- 例句
- 1. 他的字写得彤镂精美,让人赞叹不已。2. 这幅画的线条彤镂,色彩鲜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彤镂”与“红色的雕刻”联想在一起,想象一个红色的雕刻品,它的每一个细节都被精心雕刻得非常美丽,从而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雕刻艺术,以及古代文人墨客对于文字和艺术的追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用彩笔画了一幅彤镂的画,老师夸我画得很漂亮。2. 初中生:这篇文章的描写太彤镂了,读起来让人心生向往。3. 高中生:他的书法真是彤镂精美,每一个字都充满了艺术的魅力。4. 大学生及以上:这个雕塑作品的彤镂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展示了雕刻艺术的高超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