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谓死尸起立行走。 清 袁枚 《续新齐谐·尸奔》:“若与死者对足,则生者阳气尽贯注死者足中,尸即能起立,俗呼为走尸,不知其为感阳也。”《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回头看那老妇人,已站起来了,直着腿,白瞪着眼。原来不是活,是走了尸。”
- 基本含义
- 指行尸走肉、没有生气的人。形容精神恍惚、无生气的样子。
- 详细解释
- 走尸原本指僵尸,后来演变为指形容精神恍惚、毫无生气的人。此成语多用于形容人精神萎靡、无精打采,没有活力和激情。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身体疲惫、精神萎靡的状态。比如在学习或工作繁忙时,人们可能会感到疲惫不堪,精神状态低落,这时可以用“走尸”来形容自己或他人的状态。
- 故事起源
- 《庄子·人间世》中有一则故事,说有一位名叫鲁仲连的人,因为过度劳累而身体疲惫,精神恍惚,无法进食。有一天,他在田间走着走着突然倒地,被人误以为已经死了,准备埋葬他。然而,在埋葬时,鲁仲连突然苏醒过来,大声喊出“我还活着”,于是大家都吓了一跳。后来,人们用“走尸”来形容像鲁仲连一样精神恍惚、无生气的人。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走”和“尸”两个字组成。
- 例句
- 1. 他这几天工作太忙了,看起来像个走尸一样。2. 考试前通宵复习,第二天他看起来就像个走尸。
- 记忆技巧
- 可以想象一个人疲惫不堪、精神恍惚的样子,形容他像个行尸走肉一样。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疲惫、精神萎靡相关的成语,如“精疲力尽”、“无精打采”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昨天晚上玩游戏玩得太晚了,今天上课的时候看起来像个走尸。2. 初中生:期末考试前几天,同学们都在拼命复习,大家看起来都像走尸一样。3. 高中生:每天上午的体育课真让人累,下课后我都感觉自己像个走尸。4. 大学生:熬夜写论文写得太晚了,明天上课的时候肯定是个走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