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诵德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描述人们通过诵读经典来修身养性、传承儒家文化的行为。在教育领域,诵德也被用作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价值观念的一种方法。此外,诵德也可以用于表达对儒家文化的尊重和推崇。
- 例句
- 1. 学生们每天都会诵德,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2. 他用诵德的方式来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
- 基本含义
- 诵念、吟诵儒家经典,传承儒家道德理念。
- 基本解释
颂扬功德。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铺观两 汉 隆盛, 孝武 禪号於 肃然 , 光武 巡封於 梁父 ,诵德铭勋,乃鸿笔耳。”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儒家文化和儒家经典感兴趣,可以深入学习相关的知识,如《论语》、《大学》等经典著作。了解儒家的思想和价值观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诵德”。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每天早上都要在课堂上诵德,老师说这样可以培养我们的道德修养。2. 初中生:我喜欢诵德,因为通过诵读经典,我可以学到很多智慧和道德观念。3. 高中生:在备考阶段,我每天晚上都会花一些时间诵德,以调整心态和提升修养。
- 故事起源
- 诵德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儒家文化的兴盛时期。在古代,儒家经典被视为人们修身养性的重要工具,因此,许多人通过诵读经典来传承和弘扬儒家的道德理念。这种行为逐渐形成了成语“诵德”。
- 记忆技巧
- 要记忆和理解诵德这个成语,可以尝试以下记忆技巧:1. 将“诵”和“德”分别联想到“诵读”和“道德”,帮助记忆成语的基本含义。2. 想象自己在诵读儒家经典的场景,将这个场景与成语联系起来,帮助记忆成语的使用场景。
- 词语结构
- 诵德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诵”和“德”两个字组成。其中,“诵”表示诵读,指通过朗读或吟诵的方式来学习和传承经典;“德”表示道德,指儒家的道德理念和观念。
- 详细解释
- 诵德是指通过诵读儒家经典来传承和弘扬儒家的道德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中庸》等被视为道德修养的重要指南。诵德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通过诵读经典,人们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道德观念,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