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有才智的人,可以用来表扬他人的聪明才智和智慧。可以用于各种场合,如工作、学习、社交等。
- 例句
- 1. 他是个贤达的人,很懂得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2. 她是学校里的贤达,总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 反义词
昏庸
- 基本含义
- 指聪明而有才智的人。
- 基本解释
◎ 贤达 xiándá
[prominent personage] 贤能通达之人;有才德、声望的人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才智、智慧相关的成语,如“贤良淑德”、“贤妻良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个贤达,总能帮助我解决学习问题。2. 初中生:我希望将来成为一个贤达,为社会做出贡献。3. 高中生:他是班级里的贤达,大家都很佩服他的聪明才智。
- 故事起源
- 贤达一词最早出自《左传》中的《僖公十五年》一则故事。故事中,晋国的贤臣郑国渠在处理政务时表现出色,被人称为“贤达”。后来,这个词逐渐被人们用来形容聪明才智出众的人。
- 英文翻译
1.prominent personage; worthy; a person that enjoys high prestige and commands universal respect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贤达”这个词与“智者”、“聪明人”等词语进行关联,帮助记忆其含义。同时,可以结合故事起源中的郑国渠的形象,来形成记忆形象。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
- 详细解释
(1).贤明通达。 汉 王充 《论衡·效力》:“文儒非必诸生也,贤达用文则是矣。” 宋 陆游 《蟠龙瀑布》诗:“古来贤达士,初亦愿躬耕。”《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想我浑家乃富贵之女,岂知如此寂寞!所喜者略无愠色,颇为贤达。” 郭沫若 《反响之反响》:“假使我批评得没有错,尚足以供贤达者退而自省,那怕就不能以‘捣乱’二字来一概抹杀了吧?”
(2).有才德有声望的人。《后汉书·黄宪传》:“太守 王龚 在郡,礼进贤达,多所降致,卒不能屈 宪 。”《旧唐书·文苑传中·贺知章》:“ 知章 性放旷,善谈笑,当时贤达皆倾慕之。” 明 王守仁 《不寐》诗:“匡时在贤达,归哉盍耕壠。” 柳亚子 《<胡寄尘诗>序》:“海内贤达,不非吾説,相与激清扬浊,赏奇析疑,其事颇乐。”
- 近义词
贤能、贤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