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涸冻一词常用于形容事物发展的极端变化,也可用于形容由于环境不好而无法发展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人的情感、天气的变化、物质的变化等。
- 例句
- 1. 这个项目原本很有希望,结果却涸冻了。2. 他的热情像涸冻的水一样消失了。
- 基本含义
- 指冰冻的水完全融化,形容事物从极端到极端的变化,也指事物由于条件恶劣而无法发展。
- 基本解释
冻结。涸,通“ 沍 ”。《汉书·郊祀志上》:“春以脯酒为岁祷,因泮冻;秋涸冻;冬塞祷祠。” 颜师古 注:“涸读与沍同。沍,凝也,音下故反。春则解之,秋则凝之。《春秋左氏传》曰‘固阴沍寒’。《礼记·月令》曰‘孟冬行春令则冻闭不密’。” 汉 刘歆 《遂初赋》:“薄涸冻之凝滞兮,茀谿谷之清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涸冻相关的成语,如“冰消瓦解”、“一落千丈”等。这些成语都和事物的极端变化有关,学习它们可以丰富词汇,提高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冬天的时候,湖面上的冰完全融化了,就像湖水涸冻了一样。2. 初中生:他的热情一下子消失了,就像涸冻的水一样。3. 高中生:这个国家曾经是繁荣富强的,现在却变得一片涸冻。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
- 故事起源
- 涸冻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在与刘邦争霸的战争中,一度占据了优势地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最终项羽的势力逐渐衰弱。有一次,项羽在与刘邦的决战中,他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击败,士兵们纷纷溃散,军队的形势变得非常糟糕。项羽感到非常沮丧,他用“涸冻”来形容自己的军队,意思是他的军队就像干涸的水和融化的冰一样,没有了生机和希望。从此,涸冻成为了形容事物从极端到极端的变化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涸冻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冬天的湖面完全结冰,然后在春天的阳光下,冰开始融化,最后整个湖面完全变成了水。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涸冻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涸冻是一个形容词+动词的结构。
- 详细解释
- 涸冻是由“涸”和“冻”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涸”指水干涸、干枯,“冻”指结冰、凝固。涸冻形容水完全干涸,冻结的水完全融化,引申为事物从极端到极端的变化。也可以指事物由于条件恶劣而无法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