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虚骄 xūjiāo
[superficial and arrogant;be impractical and proud] 浮华不实,骄傲自大
- 英文翻译
1.superficial and arrogant
- 详细解释
亦作“虚乔”。无相应的才能或力量而盲目地自傲。《列子·黄帝》:“ 纪渻子 为 周宣王 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可斗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庄子·达生》作“方虚憍而恃气”。 汉 刘向 《列女传·齐相御妻》:“寧荣於义而贱,不虚骄以贵。” 清 李渔 《意中缘·卷帘》:“我笑你在铜钱眼里逞虚乔,不过是财旺致官高。”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一章:“有种青年容易犯一种毛病,即知识稍有进步,即虚骄之气逼人,实际上由此阻碍了自己的再进一步。”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自以为了不起而实际上没有真才实学或真本事。
- 使用场景
- 虚骄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那些自以为是、自负自满的人,或者用于批评那些没有真正能力却自吹自擂的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以使用虚骄来提醒别人谦虚、不要过于自满,同时也可以用来自我反省,避免自己陷入虚骄的状态。
- 故事起源
- 虚骄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十四年》中。相传,春秋时期的晋国有一个叫做慎子的人,他以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为荣,总是自诩为大才子。有一天,他来到晋国的宫廷,对国君说自己能够预知天下事。国君对他说:“你能预知吗?那么请你预测一下,我晋国的国运如何?”慎子自负地回答:“晋国必定会兴盛!”然而,不久后,晋国战败,国君被杀。慎子因为自己的虚骄而失去了信任和地位,最终流落街头。从此以后,人们就用“虚骄”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自以为了不起而实际上没有真才实学或真本事的人。
- 词语结构
- 《左传·昭公十四年》中的原文是:“慎子曰:‘吾能瞻天下之事。’公曰:‘能乎?邑子之言可知也。’慎子曰:‘邑子之言,吾闻之矣:昔者黄帝之孙曰盘庚,以父之德,配天而生吾先君也。吾先君有德者,以德合天下而王之。今天下叛盗,吾闻之矣,吾先君之德不废,吾观天之德,不使吾国亡。’公曰:‘吾有子焉,将何以事之?’慎子曰:‘吾观天之德,不使君亡。’公曰:‘吾有子焉,将何以事之?’慎子曰:‘吾观天之德,不使吾国亡。’公曰:‘吾有子焉,将何以事之?’慎子曰:‘吾观天之德,不使君亡。’公曰:‘吾有子焉,将何以事之?’慎子曰:‘吾观天之德,不使吾国亡。’公曰:‘吾有子焉,将何以事之?’慎子曰:‘吾观天之德,不使君亡。’公曰:‘吾有子焉,将何以事之?’慎子曰:‘吾观天之德,不使吾国亡。’公曰:‘吾有子焉,将何以事之?’慎子曰:‘吾观天之德,不使君亡。’公曰:‘吾有子焉,将何以事之?’慎子曰:‘吾观天之德,不使吾国亡。’公曰:‘子之言也,吾不知也。’慎子曰:‘天,君也。’公曰:‘君者,尧舜之后也。’慎子曰:‘尧舜之后,君也。’公曰:‘君者,尧舜之后也。’慎子曰:‘尧舜之后,君也。’”这段文字中,“虚骄”两个字并没有直接出现,但是慎子的自负和自高自大的态度却正是虚骄的具体表现。
- 例句
- 1. 他虽然没有什么真本事,却总是虚骄自满。2. 这个人虽然有些能力,但是他的虚骄态度让人很不喜欢。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虚骄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高高的山上,自以为站得很高很了不起,但实际上他只是站在一个虚幻的山峰上,没有真正的高度。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的成语,了解它们的起源和含义。同时,你也可以学习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经常夸耀自己的成绩,但实际上他只是虚骄而已。2. 初中生:虚骄的人往往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3. 高中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虚骄的人往往会被淘汰。4. 大学生:虚骄的态度会阻碍个人的成长和进步。5. 成人:在职场上,虚骄的人往往会被人看不起。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