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俗语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用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理解事物或传达情感。无论是在口语交流、写作表达还是演讲中,使用俗语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并且能够更好地与听众产生共鸣。
- 例句
- 1. 人之常情,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2.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3. 笨鸟先飞,聪明鸟后。
- 反义词
雅语
- 基本含义
- 普遍流传的语言或说法
- 基本解释
[释义]
(名)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
[构成]
偏正式:俗(语
[例句]
要重视俗语。(作宾语)
- 延伸学习
- 学习俗语不仅能够丰富语言表达,还能够了解中国文化和民间智慧。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文章或参加相关的课程来进一步学习和应用俗语。此外,与中国人交流时,多注意观察和学习他们使用的俗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融入当地文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妈妈常常告诉我“早睡早起,身体好”,这是一个很有道理的俗语。2. 初中生:老师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要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3. 高中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要铭记“三思而后行”,这是成功的秘诀。4. 大学生:大学生活就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们要珍惜这段美好时光。5. 成年人:工作中,我们要遵守“言行一致,不言而信”的原则,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以上是关于“俗语”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故事起源
- 俗语的起源多种多样,有些俗语源于古代的文学作品、历史事件或传说故事,有些则是通过人们长期传承和使用逐渐形成的。每个俗语都有其独特的故事起源,了解其中的起源故事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俗语的意义。
- 英文翻译
1.common saying; folk adage
- 记忆技巧
- 记忆俗语可以使用联想法、造句法等方法。可以通过将俗语与具体的情境或场景联系起来,形成生动的联想,帮助记忆俗语的含义和用法。另外,多使用俗语,将其应用到实际的语境中,也能够加深对俗语的理解和记忆。
- 词语结构
- 俗语的结构形式多样,包括四字、六字、八字等不同长度,也有的是由两个成语组合而成。不同结构形式的俗语在表达方式和使用场景上有所差异,但都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和独特的意义。
- 详细解释
◎ 俗语 súyǔ
[flok adage;common saying] 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包括俚语、谚语及口头常用的成语
故俗语曰: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本为吏期不对。——《汉书·路温郐传》
(1).民间流传的说法。《史记·滑稽列传》:“民人俗语曰‘即不为 河伯 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
(2).通俗流行并已定型的语句。《汉书·路温舒传》:“故俗语曰:‘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老残游记》第十三回:“既是没才的这们少,俗语説的好,‘物以稀为贵’,岂不是没才的到成了宝贝了吗?” 丁玲 《一九三一年春上海》之一:“那是因为‘主贤客来勤’。 萧云 几乎说出这句俗语来。”
(3).方言土语。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濡水》:“ 濡水 ……西北入 难河 。‘濡’、‘难’声相近, 狄 俗语讹耳。”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所以 晋 楚 方言、 齐 鲁 俗语,六经诸子载之多矣。” 朱光潜 《艺文杂谈·<但丁的“论俗语”>》:“他( 但丁 )所谓俗语,就是与教会所用的官方语言( 拉丁 )相对立的各国人民大众所用的地方语言。”
(4).指当地的习惯称呼。《红楼梦》第五五回:“这厅上也有一处匾,题着‘补仁諭德’四字;家下俗语皆只叫‘议事厅儿’。”
- 近义词
鄙谚、俗谚、俚语、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