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挂起农具。谓停止耕作,荒废农事。《国语·周语中》:“民无悬耜,野无奥草。” 清 贝青乔 《夜宿浮溪旅店》诗:“村农告瘁思悬耜,山贼乘机竟揭竿。”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心神悬动不定,不安定。
- 详细解释
- 悬耜是由“悬”和“耜”两个字组成的。悬,意为悬挂、悬念,表示人内心悬念、不安;耜,古代农具,用于耕作,比喻人的心神悬动不定。悬耜成语形容人内心疑虑、焦虑,没有安定下来的状态。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心情不安定,思绪纷乱,无法平静下来。可以用在描述个人心理状态、心理压力大、无法安心工作学习等场景中。
- 故事起源
- 悬耜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刘敬传》中,原文是“刘敬除悬耜”。刘敬是汉代的一位官员,他在担任官职期间,一直心神不定,思虑重重,因此无法专心工作。有一天,他决定把自己在家中使用的农具悬挂在门前,希望借此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后来,人们将他的行为引申为“悬耜”,用来形容人的心情不安定。
- 词语结构
- 悬耜属于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他最近工作压力很大,整天心神悬耜,没有办法集中精力。2. 考试前的几天,我心情悬耜,无法平静下来复习。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心悬挂”进行联想,想象一个人的心挂在一根悬挂的农具上,形容他的心情不安定。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形容人心情的成语,如“心事重重”、“心如火焚”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心情悬耜,因为明天要参加一场重要的比赛。2. 初中生:最近我心神悬耜,因为要参加高中入学考试。3. 高中生:考试前的几天,我心情悬耜,无法集中精力复习。4. 大学生:毕业论文的压力让我心神悬耜,难以入眠。5. 成年人:工作压力大,经常心情悬耜,需要找到放松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