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拿着符节。《周礼·秋官·脩闾氏》:“邦有故,则令守其閭互,唯执节者不几。”《史记·龟策列传》:“及猛将推锋执节,获胜於彼,而蓍龟时日亦有利於此。”
(2).坚守节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宋 元嘉 中,右将军 到彦之 ,留建威将军 朱脩之 守此城, 魏 军南伐, 脩之 执节不下。” 明 屠隆 《綵毫记·救主出围》:“下官 李白 ,因执节不从 永王 助乱,被他拘囚在此。” 清 孙子余 《与郭筠仙书》:“下至匹夫匹妇,执节守义,临难不苟免者,所在而足。”
(3).谓执板击节。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卷上:“以上乐府相和歌。案相和而歌,并 汉 世街陌謳謡之词,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之。”
- 基本含义
- 坚守原则,不屈服于外界诱惑或压力
- 详细解释
- 执节是指在面对困难、诱惑或压力时,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不屈服于外界的诱惑或干扰。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在面对困境时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和道义,不轻易妥协。
-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在面对困难、诱惑或压力时,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的情况。也可以用于表达对坚守原则的赞美和敬佩。
-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故事中,一位叫做张良的智者在战乱时期,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选择了隐居。他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为外界的权力和财富所诱惑,最终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人们用“执节”来形容他的行为和精神。
- 词语结构
- 执节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 1. 他在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时,始终能够执节,不被诱惑所动摇。2. 这位领导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是一个执节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记忆这个成语:1. 将“执节”拆分为两个部分,“执”和“节”,分别记忆它们的发音和含义。2. 将成语与具体的故事联系起来,帮助记忆故事起源和基本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一步学习和理解“执节”成语:1. 研究其他与坚守原则和信念相关的成语,如“守正不阿”、“守株待兔”等。2. 阅读相关的故事和文学作品,了解更多关于坚守原则和信念的故事和情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执节,不偷看别人的考卷。2. 初中生:作为班长,我要执节,不让同学们违规。3. 高中生:在面对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我要执节,坚持自己的兴趣和梦想。4. 大学生:在职业道路上,我要执节,不为了金钱而放弃自己的理想。5. 成年人:在面对工作压力和诱惑时,我要执节,不为了个人利益而违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