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按照常规办事。 隋 王通 《中说·周公》:“子曰:‘通变之谓道,执方之谓器。’”《金史·董师中传》:“凡正人多执方而不通,独 师中 正而通。”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诊祟》:“师父不可执方,还是诊脉为稳。”
(2). 隋 时纠察朝仪者持方木,谓“执方”。《隋书·百官志上》:“元会,廷尉三官,与 建康 三官,皆法冠玄衣朝服,以监 东 、 西 、 中华门 。手执方木,长三尺,方一寸,谓之执方。”
- 基本含义
- 坚持自己的立场或主张。
- 详细解释
- 执方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执”意为坚持,持守;“方”意为立场,主张。执方的含义是指坚持自己的立场或主张,不轻易改变。
- 使用场景
- 执方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某个问题上坚持自己的立场或主张,不被其他人的意见所动摇。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表达一个人坚定的信念和决心,也可以用来指责某个人固执己见、不愿妥协。
- 故事起源
- 执方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中的一则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子产的人,在一次争辩中坚持自己的观点,并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个故事被后人引用,形成了执方这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执方的结构是一个动宾结构,其中“执”是动词,表示坚持;“方”是名词,表示立场或主张。
- 例句
- 1. 他在辩论中执方不变,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2. 她是一个执方的人,对自己的决定从不动摇。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执方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坚持自己的立场,手中拿着一个方形的标志,象征着他的主张。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执迷不悟”、“固执己见”等,来拓展对于坚持立场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执方认为读书很重要,每天都会坚持看书。初中生:他们在班会上争论了很久,谁也没能说服对方,大家都执方不变。高中生:作为学生会主席,我要执方为同学们争取更多的权益。大学生:在辩论赛中,每个参赛者都要执方坚守自己的立场,展示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