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形容在困难、危险或逆境中,给予帮助和支持,使其能够保持稳定和坚持。
- 例句
- 1. 在困境中,他始终能够持危扶颠,帮助他人渡过难关。2. 这个组织的志愿者们经常持危扶颠,关心弱势群体的生活。
- 基本含义
- 支持危险中的人或事物,帮助他们保持稳定。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持危扶颠相关的成语,如“扶危济困”、“扶危救困”等,了解更多关于帮助他人、支持困境中的人的成语和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老师常常持危扶颠,帮助我们学习新知识。2. 小学生:我会在游泳池边持危扶颠地帮助那些不会游泳的同学。3. 中学生:作为班长,我要持危扶颠地帮助同学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4. 大学生:志愿者们持危扶颠地关心贫困地区的人民,帮助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
- 故事起源
- 《论语·子罕第十六》中有一则故事。孔子曾经说过:“如持久者,其道远矣。”意思是说如果能够持久地支持和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那么这种行为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后来,人们将这种行为形容为“持危扶颠”。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的四个字分别与它们的意思联系起来记忆,持即支持,危即危险,扶即帮助,颠即摇摆不稳。同时,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危险的悬崖边上,另一个人伸手将他扶住,保持他不摇摆不稳。
- 词语结构
- 持危扶颠是一个四字的形容词性成语,结构为“持 + 危 + 扶 + 颠”。
- 词语解释
- chí wēi fú diān ㄔㄧˊ ㄨㄟ ㄈㄨˊ ㄉㄧㄢ
持危扶颠(持危扶顛)
扶持危殆局面。语本《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汉书·文三王传》“虎兕出於匣,龟玉毁於匱中” 唐 颜师古 注:“此《论语》 孔子 责 冉有 、 季路 之辞也。言虎兕出於槛,龟玉毁於櫝匱,岂非典守者之过邪?喻辅相人者,当能持危扶颠也。” 宋 李纲 《辞免尚书右仆射第一表》:“持危扶颠,允迪栋隆之吉;力小任重,免貽鼎折之凶。”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