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汉鼎的词语解释
汉鼎的意思
拼音:hàn dǐng    注音:ㄏㄢˋ ㄉㄧㄥˇ
使用场景
汉鼎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国家的权威和尊严,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或组织的威望和声誉。在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强调国家的威严和尊贵。
例句
1. 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深厚,有着汉鼎般的威望。2. 这个组织在行业中的地位就像是一座汉鼎,无人能撼动。
基本含义
汉鼎是指汉代的铜鼎,也用来比喻国家的权力和尊严。
基本解释

汉 代的鼎。为国之重器。亦用以指 汉 代社稷。 唐 司空图 《杂题》诗之一:“若使只凭三杰力,犹应 汉 鼎一毫轻。” 清 沉曰霖 《晋人麈·诗话·关侯祠联》:“独乩笔一联云:风裊餘烟悲 汉 鼎,花开三月忆桃园。”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汉代的文化和历史,以及其他与权威和尊严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汉鼎是古代的一种器具,可以用来烹饪祭祀。2. 初中生:这个城市的名声就像是一座汉鼎,非常有威望。3. 高中生:这个学校的教育质量很高,是一座汉鼎般的存在。4. 大学生:这个组织在行业中的地位就像是一座汉鼎,无人能撼动。5. 老年人:汉鼎是古代的一种铜鼎,象征着国家的权力和尊严。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汉代。汉鼎是汉代皇帝烹饪祭祀的器具,象征着国家的权力和尊严。后来,这个成语就被用来比喻国家的权威和尊严。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巨大的汉鼎,象征着国家的权力和尊严。
词语结构
汉鼎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详细解释
汉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铜鼎,是汉代的皇帝用来烹饪祭祀的器具。汉鼎象征着国家的权力和尊严。在成语中,汉鼎比喻国家的权威和尊严,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或组织的威望和声誉。
(0)
诗文中出现“汉鼎”的诗词

京口怀古

大江横万里,古渡渺千秋。

浩浩波声险,苍苍天色愁。

三方归汉鼎,一水限吴州。

霸国今何在,清泉长自流。

(0)

十台怀古·其九铜雀台

炎丘无光冰井冷,老臣侧足窥汉鼎

金仙夜泣玉盘空,铜雀秋飞银汉永。

乔公二女俱绝色,可怜不是台中物。

赤壁楼船烈火焚,青泥阁道英雄出。

西陵草树秋阴阴,分香卖屐愁人心。

晴窗泼墨弄书史,断砖残甓犹销沉。

(0)

木兰花慢.混一后赋

望乾坤浩荡,曾际会,好风云。想汉鼎初成,唐基始建,生物如春。东风吹遍原野,但无言、红绿自纷纷。花月留连醉客,江山憔悴醒人。

龙蛇一屈一还伸,未信丧斯文。复上古淳风,先王大典,不贵经纶。天君几时挥手,倒银河,直下洗嚣尘。鼓舞五华鸑鷟,讴歌一角麒麟。

(0)

南宋方炉诗兔床丈索赋

嗜古延陵翁,古器每珍蓄。

汉鼎砂痕黄,商彝藓斑绿。

有炉其形方,吉金制殊朴。

流传宋中兴,屡寓尚方目。

圆非卓一峰,平不欹四足。

奇文云雷旋,奥篆蝌斗伏。

深錾表款识,一一可扪读。

画院开封苏,实董冶氏局。

得非姜娘子,亦领铁官禄。

曰供至德坛,想见禋祀肃。

酾酒功德舞,伐鼓送迎曲。

非同上清殿,焚醮百神渎。

免登宣和图,合续梦华录。

红羊劫不灰,藏弆等韫椟。

显晦物有候,瓣香果谁属。

峨峨梁溪公,坡祠圣潮矗。

匏樽荐清醑,宝锭贮华烛。

何以助德馨,此炉庶不辱。

无怪先生甘,洁手置祠屋。

矧乃属国裔,或衍太峨族。

遗苗昔监铸,应亦长公欲。

从兹瀛屿旁,岁祭艺沈藿。

氤氲馣馤中,奎宿灵往复。

更求药玉船,再拜奉醽醁。

(0)

挽先兄维曼大司农

不向青山正首丘,愿倾热血溅刀头。

出师表上风雷动,转饷筹空日月愁。

蝴蝶三更思汉鼎,子规万里怨吴钩。

英魂到海流无尽,张陆应同把臂游。

(0)

吊伏波将军辞

承哲皇之嘉命兮,恭秉节于南荒。

浔横之修阻兮,敬奠先生。

昔炎祚之中熄兮,纷名号于嚣融。

识帝王之有真兮,初岸帻于相逢。

建大勋于汉鼎兮,扬炎焰而重征,光南交以甸荒服兮,侯臣服于天王。

彼圣哲之谟训兮,罔宠利于成功。

监四序之代谢兮,恒伏辱于显荣。

矧鱼目之混珍兮,玉亦污夫苍蝇。

夫何薏苡之贱微兮,俾胶漆之弗终。

慨伊义之自古兮,奚悄悄而内忡。

繄客星之辉煌兮,渺江湖之高踪。

矫鸿飞之冥冥兮,弋虽巧奚施工。

岂经济之或歉兮,谅主器之不同。

予有事于兹土兮,仰先哲之遗风。

匪神武之威远兮,遏四海以攸同。

撷江蓠与芳芷兮,跽虔荐以予衷。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江天一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张佳胤 惠士奇 姚崇 柳中庸 吕夷简 李衡 李昂 刘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