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形容突然袭击或抢夺他人的行为,可以用来描述战争、抢劫、盗窃等情境。
- 例句
- 1. 敌人突然袭裘,夺走了我们的补给品。2. 小偷趁着夜色袭裘了那家商店。
- 基本含义
- 指突然袭击或抢劫,夺取对方的衣物。
- 基本解释
古代盛礼时,掩上裼衣而不使羔裘见于外,谓之袭裘。《礼记·檀弓上》:“ 曾子 袭裘而弔, 子游 裼裘而弔。 曾子 指 子游 而示人曰:‘夫夫也,为习於礼者,如之何其裼裘而弔也?’主人既小敛,袒括髮。 子游 趋而出,袭裘带絰而入。 曾子 曰:‘我过矣,我过矣,夫夫是也!’” 孔颖达 疏:“凡弔丧之礼,主人未变之前,弔者吉服而弔,吉服谓羔裘玄冠緇衣素裳,又袒去上服,以露裼衣,则此裼裘而弔是也。主人既变之后,虽著朝服而加武以絰,又掩其上服,若是朋友,又加带,则此袭裘带絰而入是也。”《礼记·丧大记》:“弔者袭裘,加武,带絰。” 陈澔 集说:“弔者小敛后来,则掩袭裘上之裼衣。”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战争、抢劫、盗窃相关的成语,如“突如其来”、“抢劫一空”、“盗亦有道”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突然袭裘了小红的玩具熊。2. 初中生: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伙抢劫团伙袭裘银行的故事。3. 高中生: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袭裘战役,如楚汉之争中的巨鹿之战。
- 故事起源
- 成语“袭裘”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二十九年》中,记载了楚国大夫子贡被秦国夺取衣物的情节。后来,这个故事被引申为成语“袭裘”。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袭裘”想象成一个突然袭击的场景,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袭裘的结构是“动词+名词”,其中“袭”是动词,意为袭击或抢夺,“裘”是名词,指衣物。
- 详细解释
- 成语“袭裘”源自古代战争时期,指战胜敌人后夺取对方的衣物作为战利品。在现代汉语中,该成语常用来形容突然袭击或抢夺他人的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