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描述古代的书籍或文化遗产,也可以用于比喻知识或信息的传播和积累。
- 例句
- 1. 这本书非常珍贵,是一本古代的竹书。2. 这个博物馆里展示了很多古代的竹书。
- 基本含义
- 指竹简,比喻古代的书籍。
- 基本解释
古代无纸,在竹简上记事书写。后人称编缀成册的竹简为竹书。《晋书·束晳传》:“ 太康 二年, 汲郡 人 不準 盗发 魏襄王 墓,或言 安釐王 冢,得竹书数十车。” 唐 杜甫 《秋野》诗之三:“掉头纱帽侧,曝背竹书光。” 清 黄景仁 《貂裘换酒·题万黍维持筹读律图》词:“更问竹书三尺底,夜深时、多少钱神哭?”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盖草昧大闢,竹书方备,纳言委巷,受职史官:芻説鄙谈,以简朴为美。”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的纸张制作技术,了解古代书籍的保存和传播方式,以及古代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博物馆里见过竹书,它们非常古老。2. 初中生:竹书是古代人们保存和传播知识的重要工具。3. 高中生:研究古代竹书可以了解当时的文化和历史背景。4. 大学生:这本书的内容像竹书一样丰富多彩,值得深入研究。
- 故事起源
- 竹书的使用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纸张还未发明,人们使用竹子制作书籍。竹书在古代被广泛使用,因此成为了一个常见的象征。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法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竹子是古代人们书写的载体,通过竹子制作成的书籍就是竹书。可以将竹子和书籍的形象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竹书是一个主谓结构的成语,主语为竹书,谓语为"是"。
- 详细解释
- 竹书是古代用竹子制作的书籍,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载体。由于当时纸张稀缺,竹子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因此人们将竹子削成薄片,然后用绳子穿孔绑在一起,形成书籍。竹书被广泛应用于古代文字的保存和传播,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