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成语“朝梁暮晋”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短时间内反复改变立场或归属关系的情况。例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政治立场的频繁转变,或者一个人在工作或学习中频繁更换团队或组织。
- 例句
- 1. 他一会儿支持这个提议,一会儿又反对,真是朝梁暮晋。2. 这个政客经常朝梁暮晋,没有坚定的立场。
-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或事物在短时间内频繁地改变立场、归属或所属关系。
- 延伸学习
- 如果对中国历史感兴趣,可以深入了解北魏时期的梁国和晋国的历史背景,以及梁宜文的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朋友一会儿喜欢足球,一会儿喜欢篮球,他真是朝梁暮晋。2. 初中生:这个明星之前是在一个经纪公司,现在又转到了另一个公司,他真是朝梁暮晋。3. 高中生:这个政治家在选举期间频繁改变立场,他被批评为朝梁暮晋。4. 大学生:这个项目经理经常更换团队成员,他的管理风格有点朝梁暮晋。
- 故事起源
- 成语“朝梁暮晋”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历史。在北魏时期,梁国和晋国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国家。在这个时期,有一个叫做梁宜文的人,他先后在梁国和晋国之间多次改变归属关系,以谋求个人利益。因此,人们用“朝梁暮晋”来形容他的行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成语“朝梁暮晋”。例如,可以想象一个人早上在梁国,晚上又在晋国,然后不停地往返于两个国家之间,形容他反复无常的行为。
- 词语结构
- 成语“朝梁暮晋”的结构是“朝 + 梁 + 暮 + 晋”,其中,“朝”和“暮”是动词,表示“早上”和“晚上”,而“梁”和“晋”则是名词,表示两个国家的名称。
- 词语解释
- zhāo liáng mù jìn ㄓㄠ ㄌㄧㄤˊ ㄇㄨˋ ㄐㄧㄣˋ
朝梁暮晋(朝梁暮晉)
五代 冯道 为相,历五朝八姓,于丧君亡国略不在意。自号 长乐老 ,著《长乐老自叙》,历陈官爵以为荣,时论卑之。 元 刘因 有《冯道》诗讽之曰:“亡国降臣固位难,痴顽老子几朝官。朝 梁 暮 晋 浑閒事,更捨残骸与 契丹 。”后因以“朝梁暮晋”喻人反复无常,没有节操。 清 梁清标 《王铁枪》诗:“朝 梁 暮 晋 者谁子, 段凝 之辈真如蚁。”亦作“ 朝梁暮周 ”、“ 朝梁暮陈 ”。 明 李东阳 《王凝妻》诗:“君不见中原将相夸男儿,朝 梁 暮 周 皆逆旅。” 明 杨慎 《升庵诗话·萧子显春别》:“‘ 江 东大道日华春,垂杨挂柳扫轻尘。 淇水 昨送泪沾巾,红妆宿昔已迎新。昨别下泪而送旧,今已红妆而迎新。’娼楼之本色也。六朝君臣,朝 梁 暮 陈 ,何异於此。”参阅《旧五代史·周书·冯道传》。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