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容貌,仪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何平叔 美姿仪,面至白, 魏明帝 疑其傅粉。”《北齐书·冯翊王润传》:“﹝ 润 ﹞美姿仪。”《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张复之》引《本朝名臣传》:“ 钱若水 额有异骨,山庭月角,姿仪英秀。”
(2).谓美好的仪态。《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 瓚 ﹞有姿仪,大音声, 侯太守 器之,以女妻焉。”《新唐书·岑文本传》:“﹝ 文本 ﹞性沉敏,有姿仪。”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仪态和举止端庄、得体。
- 详细解释
- 姿仪是指人的仪态和举止端庄、得体。它强调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和举止应该符合社会规范,体现出一种优雅、庄重的态度。姿仪是人们对一个人品德和修养的一种评价。
- 使用场景
- 姿仪一词常用于描述人们在社交场合中的表现,如会议、晚宴、商务谈判等。同时,姿仪也可以用来指责或批评一个人的不端庄的举止或不恰当的行为。
- 故事起源
- 姿仪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十年》中,记载了一个关于春秋时期齐国的故事。当时,齐国公子纠因为举止优雅、仪态端庄而受到了赞赏,被称为“姿仪”。这个故事成为了姿仪一词的起源。
- 词语结构
- 姿仪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他的姿仪得体,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在公众场合,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姿仪。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姿态”和“仪容”等词语联想,来记忆姿仪这个成语。同时,可以将其与形象优雅、举止得体的人物形象联系在一起,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姿仪相关的词语和成语,如“仪态万方”、“风度翩翩”等,以丰富词汇量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的姿仪非常好,老师总是举她作为榜样。2. 初中生:我们应该注重自己的姿仪,不要在学校里大声喧哗。3. 高中生:他的姿仪给人一种成熟稳重的感觉,很受同学们的尊敬。4. 大学生:参加面试时,姿仪非常重要,要给面试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5. 成年人:在社交场合中,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姿仪,展现出自己的优雅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