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见“ 宽恤 ”。
亦作“ 宽卹 ”。宽大体恤。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既已决了,便送配所,更莫与问,其宽恤如此。” 宋 苏辙 《论京畿保甲冬教等事状》:“伏乞圣慈,深念根本之地,所宜宽卹,特与蠲免。”《明史·循吏传·陈灌》:“ 灌 丰裁严正,而为治宽恤类此。”
- 基本含义
- 宽恕和宽容。
- 详细解释
- 宽恤是指宽宏大量,对他人的过错或过失能够宽容、原谅和谅解。宽恤强调对人的宽容和仁慈,不计较小错,能够给予别人第二次机会。
- 使用场景
- 宽恤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心胸宽广,善于容忍他人的错误或过失。它也可以用于表达对犯错误的人的宽容和原谅,以及对别人给予改正的机会。
- 故事起源
- 宽恤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中的一则故事。春秋时期,鲁国国君鲁哀公曾因为一位官员的失职而发怒,下令将他处死。但是,这位官员的妻子前来请求鲁哀公宽恕她的丈夫,表示他只是一时疏忽,没有恶意。鲁哀公被她的恳求所感动,最终宽恕了这位官员。
- 词语结构
- 宽恤是由“宽”和“恤”两个字组成的。其中,“宽”表示宽容、宽广,“恤”表示恕、恤怀。
- 例句
- 1. 他宽恤了我的错误,给了我改正的机会。2. 只有宽恤他人的过错,我们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宽恤”拆分成“宽”和“恤”两个字来记忆。宽可以联想到宽容、宽广,而恤可以联想到恕、恤怀。同时,可以通过与故事起源中的情节联想,记住宽恤的基本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和了解其他与宽恤相关的成语,例如“宽以待人”、“宽以待己”。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宽恤了我的迟到,给了我一个改正的机会。2. 初中生:宽恤他人的错误,是一个成熟的表现。3. 高中生:在处理矛盾时,我们应该以宽恤的心态去对待。4. 大学生:宽恤他人的过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