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30日(农历四月初三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日削月朘的词语解释
日削月朘的意思
拼音:rì xuē yuè juān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rì xuē yuè juān ㄖㄧˋ ㄒㄩㄝ ㄩㄝˋ ㄐㄨㄢ

日削月朘 

一天天地损削缩减。《汉书·董仲舒传》:“身宠而载高位,家温而食厚禄,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於下……民日削月朘,寖以大穷。”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朘,谓转褰踧也。” 宋 司马光 《论衙前札子》:“故置乡户衙前以来,民益困乏,不敢营生。富者返不如贫,贫者不敢求富,日削月朘,有减无增。以此为富民之术,不亦疎乎!”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六年三月初三》:“近者各国王侯之权日削月朘。”亦作“ 日朘月削 ”、“ 日朘月减 ”。《新唐书·萧至忠传》:“夫官爵,公器也;恩倖,私惠也……若公器而私用之,则公义不行而劳人解体,私謁开而正言塞。日朘月削,卒见凋弊。” 宋 司马光 《乞罢将官状》:“又顷岁以来,自转运使知州以下,白直及迎送之人,日朘月减,出入导从,大为萧条。”

基本含义
指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逐渐衰退。
使用场景
该成语常用于描述事物的逐渐消亡和衰退的情况,可以用于各种环境,如描述自然界的变化、人事变迁、事业的兴衰等。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晋书·王羲之传》。据传,晋朝的书法家王羲之曾经在家中写字时,发现自己的画笔上有一根头发,便将这根头发削去。后来,他又看到自己的书房里有一只蚂蚁,便用手指削去了它。这一系列的削减行为使王羲之联想到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消亡,于是形成了这个成语。
词语结构
这个成语的结构是“日削月朘”,其中的“日”和“月”是象征性的表示太阳和月亮,而“削”和“朘”则表示逐渐减少和消亡。
例句
1. 时间如梭,岁月如梦,一转眼就到了中年,感叹岁月如日削月朘。2. 这家公司曾经辉煌一时,但由于管理不善,如今已经日削月朘。
记忆技巧
可以将“日削月朘”与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衰退联系起来,想象太阳和月亮逐渐减少和消亡的过程,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时间、衰退和变化相关的成语,如“时过境迁”、“光阴似箭”等,以扩展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夏天的冰淇淋会日削月朘,吃得太慢就会融化。2. 初中生:我小时候喜欢的玩具如今已经日削月朘,都被我送给了弟弟。3. 高中生: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的音乐才华日削月朘,终于成为了一名著名的音乐家。
(0)
诗文中出现“日削月朘”的诗词

齿落辞

嗟嗟乎双齿,自吾有之尔。

俾尔嚼肉咀蔬,衔杯漱水。丰吾肤革,滋吾血髓。

从幼逮老,勤亦至矣。幸有辅车,非无龂腭。

胡然舍我,一旦双落。齿虽无情,吾岂无情。

老与齿别,齿随涕零。我老日来,尔去不回。

嗟嗟乎双齿,孰谓而来哉?孰谓而去哉?

齿不能言,请以意宣。为口中之物,忽乎六十馀年。

昔君之壮也,血刚齿坚。今君之老矣,血衰齿寒。

辅车龂腭,日削月朘。上参差而下??,曾何足以少安。

嘻!君其听哉,女长辞姥,臣老辞主。

发衰辞头,叶枯辞树。

物无细大,功成者去,君何嗟嗟?

独不闻诸道经,我身非我有也,盖天地之委形。

君何嗟嗟?又不闻诸佛说,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

由是而言,君何有焉?

所宜委百骸而顺万化,胡为乎嗟嗟于一牙一齿之间。

吾应曰:吾过矣,尔之言然。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胡适 唐生智 曾琦 罗家伦 朱德 叶圣陶 程天放 冯友兰 张大千 谢觉哉 梁寒操 叶剑英 邵式平 陶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