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比喻无自知之明,反而嘲笑他人。 唐 无名氏 《玉泉子》:“ 裴勛 质貌么么,而性尤率易。尝与父 坦 会饮, 坦 令飞盏,每属其人,輒目诸状。 坦 付 勛 曰:‘矮人饶舌,破车绕楔, 裴勛 十分。’ 勛 饮讫而復盏曰:‘蝙蝠不自见,笑他梁上鷰,十一郎十分。’ 坦 第十一也, 坦 怒笞之。”亦作“ 蝙蝠不自见,笑他梁上燕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兵部·戚帅惧内》:“然 汪 之怕妇,亦与 戚 相伯仲,即 汪 长君为其妇所阉,亦母夫人导之也。蝙蝠不自见,笑他梁上燕,自古然矣。”
- 基本含义
- 形容自己不自量力,却嘲笑别人,自以为是。
- 详细解释
- 蝙蝠不自见,笑他梁上燕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蝙蝠是夜行动物,白天隐藏在洞穴或暗处,不敢自显身形;而燕子则居于高梁之上,高傲自负。这个成语比喻自己能力有限,却嘲笑别人,自以为是。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自己能力不足,却嘲笑别人,自以为是的情况。
- 故事起源
- 据《战国策·齐策一》记载,战国时期齐国有个名叫孟贲的人,他自以为聪明才智过人,常常嘲笑别人。一天,他在郊外看到一只蝙蝠,嘲笑它不敢自显身形。蝙蝠听后说:“我白天不能飞翔,只能躲在洞穴里,所以不敢自显身形。你呢?你有什么资格嘲笑我?你能飞吗?”蝙蝠的话深深触动了孟贲,他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和自负,从此改正了自己的不良行为。
- 词语结构
- 蝙蝠不自见,笑他梁上燕
- 例句
- 1. 他自以为是,却不知蝙蝠不自见,笑他梁上燕。2. 别人的能力远超过他,他却嘲笑别人,真是蝙蝠不自见,笑他梁上燕。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蝙蝠在黑暗中不敢自显身形,却嘲笑高傲的燕子,自以为是的情景,将这个形象深深印在脑海中。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的成语,如“自以为是”、“笑人不倦”等,加深对于这类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有个同学平时成绩不好,却总是嘲笑别人,真是蝙蝠不自见,笑他梁上燕。2. 初中生:他自以为自己很聪明,却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总是嘲笑别人,真是蝙蝠不自见,笑他梁上燕。3. 高中生:他虽然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却还是嘲笑别人,真是蝙蝠不自见,笑他梁上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