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 消烁 ”。1.消减;减损。指事物由多变少,由大变小,由盛而衰。《京氏易传·否》:“阴阳升降,阳道消鑠,阴气凝结。” 唐 元稹 《赛神》诗:“吏来官税迫,求质倍称緍。贫者日消鑠,富亦无仓囷。” 清 黄宗羲 《万悔庵先生墓志铭》:“方其盛时,交游满地,事有不可言,风波消鑠且尽。”
(2).消亡;消融。《战国策·赵策四》:“ 秦 举 安邑 而塞 女戟 ……伐 魏 ,絶 韩 ,包二 周 ,即 赵 自消烁矣。”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马侍中》:“狞目电烻,吐火噀血,跳躑哮吼,铁石消鑠。”
(3).消耗;消磨。 宋 苏舜钦 《吴江岸》诗:“壮怀消鑠尽,回首尚心惊。”《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家庭革命说》:“一即爱情,风云壮志,消鑠春华,儿女深情,淡忘国是。”
- 基本含义
- 指消失、消散、烟消云散。
- 详细解释
- 消铄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消指消失、消散,铄指烟消云散。它形象地描述了某种事物或现象在短时间内迅速消失、消散的情况。
- 使用场景
- 消铄常用于描述一些突然消失、消散的情况,如烟雾消散、云朵消失、梦境消失等。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势力、影响力或人物的迅速衰落、消失。
- 故事起源
- 消铄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尚书·泰誓上》一文中。据传,商朝末年,殷商国势衰落,周武王带领周朝军队发动了西伐,最终推翻了商朝。而消铄一词正是用来描述商朝国力的迅速消失、烟消云散的情景。
- 词语结构
- 消铄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消”和动宾短语“铄”组成。
- 例句
- 1. 烟雾消铄,露出了美丽的山峰。2. 他的声音在黑暗中消铄,没有人能听到。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消铄”与烟雾消散的场景,将其形象地想象为烟雾在空中迅速消散的情景。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消失、消散相关的成语,如消失无踪、消声匿迹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烟雾一下子就消铄了,天空又变得晴朗了。2. 初中生:他的声音在大风中消铄,我们无法听到他在说什么。3. 高中生:那个政权经历了一场动荡,最终消铄于历史的长河中。4. 大学生:梦境如同泡沫一样消铄,我醒来时已经回到了现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