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长兄。《诗·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壎,仲氏吹篪。” 高亨 注:“伯氏,大哥。” 唐 韩愈 《复志赋》:“常岁行之未復兮,从伯氏以南迁。”
(2).长子。《国语·晋语一》:“伯氏不出, 奚齐 在庙,子盍图乎!” 韦昭 注:“伯氏为 申生 。伯氏,犹言长子也。”
(3).伯父。《左传·昭公十五年》:“王曰:‘伯氏,诸侯皆有以镇抚王室, 晋 独无有,何也?’……叔父 唐叔 , 成王 之母弟也。” 杨伯峻 注:“ 周王 于诸侯,同姓者,无论行辈,俱称伯父或叔父。”
- 基本含义
- 指以伯父自居,傲慢自大的人。
- 详细解释
- 伯氏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伯”是指伯父,也可以指长辈;“氏”是指自居、自称。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傲慢自大,自以为是,总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评判别人。
- 使用场景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伯氏来形容那些傲慢自大、看不起别人的人。比如,当我们遇到一个自以为是的人时,可以说他是一个伯氏。
- 故事起源
- 伯氏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个叫伯夷的人,他非常傲慢自大,总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评判别人。后来,伯夷的傲慢自大被人们所厌恶,所以人们用他的名字来形容那些傲慢自大的人,就成了伯氏这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伯氏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伯”是名词,表示伯父或长辈;“氏”是名词后缀,表示自居、自称。
- 例句
- 1. 他总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评判别人,真是个伯氏。2. 别和他争辩了,他是个伯氏,根本不会听别人的意见。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伯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自称为伯父,然后傲慢自大地对待别人,这样就能够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来进一步扩展对伯氏的理解。比如,可以学习与傲慢自大相关的成语,如“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等,来提高对伯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自以为是,从来不听别人的意见,真是个伯氏。2. 初中生:他看不起别人,总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评判别人,简直就是个伯氏。3. 高中生:那个人总是傲慢自大,对别人都不屑一顾,真是个典型的伯氏。4. 大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如果有人总是以自己的标准来评判别人,那就是个伯氏,会给整个团队带来很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