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粮食减产、短缺或饥荒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某个地区或某个时期的经济困难,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因缺乏资源而陷入困境的情况。
- 例句
- 1. 这个地区近年来连续遭受干旱和洪灾,闹荒问题日益严重。2. 在战争期间,许多人因为战火而流离失所,闹荒成了他们的日常现实。
- 基本含义
- 指因天灾人祸或其他原因导致粮食减产或短缺,引发人们饥饿、困苦的局面。
- 基本解释
[释义]
(动)旧社会里农民遇到荒年时进行抗租、吃大户等活动。
[构成]
动宾式:闹|荒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饥荒事件,如1959年至1961年的大跃进饥荒、1958年至1962年的三年困难时期等,了解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由于连续几个月没有下雨,农田里的庄稼都枯萎了,农民们闹荒了。2. 初中生:在战争期间,城市里的人们因为供应中断,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闹荒。3. 高中生:经济危机导致了失业率的上升,很多人陷入了闹荒的境地,无法维持生计。
- 故事起源
- 《左传·宣公二年》记载了一个故事。当时,齐国因为天灾导致了粮食减产,人们饥饿困苦,无法维持生计。于是,有一位叫孟尝君的贤臣提出了一种办法,他建议齐国的农民在田间地头撒播一些谷物,以吸引乌鸦前来觅食,然后追踪乌鸦的飞行方向,找到了丰收的地方。这个故事成为了“闹荒”的起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闹荒”与粮食减产、饥荒的情景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在一个干瘪的田地上发出喧嚣的声音,表示他们因缺乏粮食而陷入困境。
- 词语结构
- 主语+闹荒
- 详细解释
(1).发生灾荒。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何以洋人洋东西没有到 中国 来的过去五千年, 中国 人照样可以种田,而且不年年闹旱闹荒呢?”
(2).指旧社会农民遇到荒年时进行抗租、吃大户等斗争。如:不闹荒就得活活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