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奸臣;乱臣。《管子·权修》:“杀不辜而赦有罪,则国不免於贼臣矣。故夫爵服贱,禄赏轻,民閒其治,贼臣首难,此谓败国之教也。”《史记·蒙恬列传》:“及王能治国,有贼臣言:‘ 周公旦 欲为乱久矣,王若不备,必有大事。’” 唐 武则天 《臣轨》卷上:“五曰专权擅威,持操国事以为轻重,於私门成党以富其家,又復增加威权,擅矫主命,以自贵显,如此者贼臣也。” 清 谭嗣同 《致梁启超书》之三:“我圣上之命,悬於太后、贼臣之手, 嗣同 死矣! 嗣同 之死毕矣!”
(2).对敌寇之臣的贬称。 清 阎尔梅 《绝贼臣胡谦光》诗:“贼臣不自量,称予是故人,敢以书招予,冀予与同尘。”
- 基本含义
- 指为了谋取私利而背叛国家、背离忠诚的奸臣。
- 详细解释
- 贼臣由两个词组成,贼指背叛、叛逆,臣指侍奉君主、效忠国家。贼臣一词形容那些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出卖国家、背叛忠诚的奸臣。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不顾国家利益的人。
- 使用场景
- 贼臣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背叛国家、背离忠诚的人。可以用在政治、历史、文学等领域的讨论中,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忠于国家的人。
-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故事中有一个叫范增的人因为个人的私利而背叛了项羽,成为了贼臣的代表。这个故事成为了贼臣这个成语的起源。
- 词语结构
- 贼臣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其中贼为形容词,臣为名词。
- 例句
- 1. 这位政府官员为了自己的私利,竟然背叛了国家,真是一个贼臣。2. 历史上有很多贼臣,他们为了自己的权力地位不择手段,伤害了国家和人民。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贼臣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手持刀剑,背叛国家,背离忠诚的形象,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意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政治、历史相关的成语,如贼走狗跳、奸臣当道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那个小偷偷了别人的东西,他是一个贼臣。2. 初中生:历史上有很多贼臣,他们为了自己的私利而背叛了国家。3. 高中生:在这个政治腐败的时代,贼臣比比皆是,他们为了个人利益而背弃了忠诚。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