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贬义,用来形容那些平凡、无能或没有影响力的人或事物。可以用于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轻视、不屑或嘲讽。
- 例句
- 1. 他只是个蝼蚁,根本不值得我们浪费时间和精力。2. 这个问题对于整个公司来说是个蝼蚁,我们不必过多关注。3. 面对困难,我们不能像蝼蚁一样退缩,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
- 基本含义
- 指微不足道、无足轻重的人或事物。
- 基本解释
◎ 蝼蚁 lóuyǐ
[mole crickets and ants—nobodies;nonentities] 蝼蛄和蚂蚁。比喻力量微小或地位低微的人
夫吞舟之鱼大矣,荡而失水,则为蝼蚁所制。——《韩诗外传》
蝼蚁之力
- 延伸学习
- 学习更多与“蝼蚁”相关的成语,如“蚍蜉撼大树”、“不足挂齿”等,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以丰富自己的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觉得自己在班级里就像一只蝼蚁,不被其他同学重视。2. 初中生:这个问题对于整个学校来说只是个蝼蚁,不值得大家过多关注。3. 高中生:他在考试中只是一只蝼蚁,无法对整个班级的成绩产生影响。
- 故事起源
- 成语“蝼蚁”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中:“蝼蚁附于地,盗土为山;其身虽小,而心志坚固。”这个故事讲述了一只蝼蚁想要把地上的土堆积成山,虽然蝼蚁个体微小,但它的心志坚固,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了目标。因此,“蝼蚁”成为形容微不足道的人或事物的成语。
- 英文翻译
1.(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 mole crickets and ants -- nobodies; nonentities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蝼蚁”与微小、无足轻重的形象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只微小的蝼蚁在一个巨大的世界中被人们忽视,从而记住它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 + 名词
- 详细解释
亦作“ 螻螘 ”。 1.蝼蛄和蚂蚁。泛指微小的生物。《庄子·列御寇》:“在上为鸟鳶食,在下为螻蚁食。”《淮南子·人间训》:“千里之隄,以缕螘之穴漏。”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姚干父杂文》:“况夫螻蚁至微,微而有知。”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被围》:“巨鱼失水,反遭螻蚁之欺。” 许地山 《缀网劳蛛》:“我不管人家怎样批评我,也不管他怎样疑惑我,我只求自己无愧,对得住天上底星辰和地下底蝼蚁便了。”一说蝼蚁即蚂蚁。参阅 元 李冶 《敬斋古今黈》卷二。
(2).比喻力量微弱或地位低微、无足轻重的人。《后汉书·班固传上》:“ 固 ( 班固 )幸得生於清明之世,豫在视听之末,私以螻螘,窃观国政。”《南史·循吏传·郭祖深》:“所以不惮鼎鑊区区必闻者,正以社稷计重而螻蚁命轻。” 明 刘基 《水调歌头》词:“螻蚁王侯同尽,何用名标竹帛,留与后人疑。” 清 曾国藩 《和邵君墓志铭》:“愍东南之大戾,仁圣与螻螘而同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