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问题上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肯妥协或改变。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顽固不化,不易被他人影响。
- 例句
- 1. 他就像一只蜣螂,无论别人怎么劝说,他都不肯改变主意。2. 老板是个蜣螂,不听取员工的意见,总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做事。
- 基本含义
- 比喻人固执、顽固不化。
- 基本解释
◎ 蜣螂 qiāngláng
[dung beetle;dung chafer] 滚粪成球而在其中产卵,幼虫在其上取食的一种金龟科甲虫(如粪金龟)——俗称“屎壳郎”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顽固、固执相关的成语,如“石破天惊”、“铁石心肠”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有一个朋友特别蜣螂,不管别人怎么劝他,他都不改变主意。2. 初中生:他的性格像蜣螂一样固执,从来不听取别人的建议。3. 高中生:老师告诉他这样做是错误的,但他还是蜣螂一样坚持自己的观点。
- 故事起源
- 成语“蜣螂”最早出现在《战国策·秦策》中,记载了一个关于战国时期秦国大将王翦的故事。据说,王翦是一个非常顽固的人,他在战争中总是坚持自己的决策,不肯听从别人的建议。正因为他的顽固,秦国才能够取得许多战争的胜利。因此,人们就用“蜣螂”来形容固执的人。
- 英文翻译
1.{动} dung beetle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蜣螂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蜣螂顽强地爬行,不畏艰险,这样就可以记住“蜣螂”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主体为“蜣螂”,没有其他修饰成分。
- 详细解释
见“ 蜣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