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古代作战烧火燧系象尾,迫火象突入敌阵,使敌军惊逃。 宋 王禹偁 《续戒火文》:“鄙象燧以休设,恶雉头而必焚。”参见“ 燧象 ”。
- 基本含义
- 比喻人才济济,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详细解释
- 象燧是一个形容人才众多,潜力无限的成语。燧是古代用来打火的工具,象燧表示像星星一样的火花,意味着人才众多,潜力无限。这个成语比喻人才聚集,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 使用场景
- 象燧常用于形容人才济济、潜力巨大的场合,可用于赞美团队、集体或个人的才华和潜力。
- 故事起源
- 据说,象燧的故事源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当时,齐国的孔子正为自己的学问无人能及而感到自豪,他对自己的学生说:“学问就像星星之火,只要有人发现并加以利用,就可以燎原。”从此,象燧成为形容人才济济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主体词“象燧”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其他修饰词。
- 例句
- 1. 这个公司的员工都是一流的人才,真是象燧般辉煌。2. 这个项目的团队成员都是业界顶尖人才,真是象燧之火,势不可挡。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象燧成为星星之火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星星之火虽小,但能燎原一片,象征着人才众多、潜力巨大的场景。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形容人才众多的成语,如“人才济济”、“人才辈出”等,以拓宽对人才的形容词汇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的同学都很聪明,就像是象燧一样,可以一起燎原。2. 初中生:我们学校的足球队人才济济,每个人都很厉害,真是象燧般辉煌。3. 高中生:我们学校的艺术团队成员都是一流的,他们的才华就像是象燧之火,势不可挡。4. 大学生:我们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都是顶尖的科学家,他们的智慧就像是象燧一样,可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