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傲骨一词常用于形容那些在面对困难、压力或不公正待遇时,坚守自己的原则、勇敢面对挑战的人。可以用来表扬那些有勇气、毅力和坚强意志的人,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过于自负、不听劝告的人。
- 例句
- 1. 他虽然经历了许多挫折,但始终保持着傲骨。2. 她的傲骨让人敬佩,即使遭遇困难也不退缩。3. 只有那些有傲骨的人才能真正面对挑战并取得成功。
- 反义词
媚骨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骨气高傲,不屈服于困难或压力。
- 基本解释
◎ 傲骨 àogǔ
[lofty and unyielding character;innate pride;spirit oof loftiness] 高傲不屈的风骨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坚韧、勇气相关的成语,如“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在游戏中输了一局,但他没有生气,展示了傲骨的品质。2. 小学生:尽管考试没考好,但小红并没有放弃,她展现出了傲骨的精神。3. 中学生:面对困难,他没有退缩,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这是他的傲骨所在。4. 大学生:在面对挑战时,他展现出了傲骨的品质,不畏艰难,勇往直前。5. 成年人:在职场中,她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屈服于压力,展现出了傲骨的魅力。
- 故事起源
- 关于傲骨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起源。然而,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诗词和文学作品中。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傲骨常常被用来形容那些有坚定意志和勇气的人物形象。
- 英文翻译
1.lofty and unyielding character; self-esteem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傲骨”与坚硬的骨头形象联系在一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坚强地站立在一堆骨头上,表达出他的坚韧和不屈服的性格。
- 词语结构
- 傲骨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宋 戴埴 《鼠璞》卷上:“ 唐 人言 李白 不能屈身,以腰间有傲骨。”后因以喻高傲不屈的性格。 明 袁宏道 《感王鬍庚》诗:“傲骨终然遭白眼,穷途无计觅青蚨。”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许若洲女史诗》:“知君傲骨难轻许,苦费幽人日日忙。” 郭沫若 《行路难·下篇三》:“小小婴儿不该多此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