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高节这个词语常常用于赞美那些有高尚品德和正直行为的人。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正义事业的坚守,或者对道德准则的严守。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常常希望自己能够保持高节,不受诱惑,坚守自己的原则。
- 例句
- 1. 他是一个有高节的人,从不为私利所动。2. 这位老师一直以高节示人,深受学生们的尊敬。3. 在关键时刻,他展现出了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高节。
- 基本含义
- 指高尚的品德和正直的行为。
- 基本解释
(1).高其节操,坚守高尚的节操。《庄子·让王》:“若 伯夷 、 叔齐 者,其於富贵也,苟可得已,则必不赖,高节戾行,独乐其志,不事於世,此二士之节也。”《吕氏春秋·离俗》:“高节厉行,独乐其意,而物莫之害。”《宋书·宗悫传》:“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义为业, 炳 ( 宗炳 )素高节,诸子羣从皆好学。”
(2).高尚的节操。《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鲁仲连 者, 齐 人也。好奇伟俶儻之画策,而不肯仕宦任职,好持高节。” 唐 顾况 《哭从兄萇》诗:“立身有高节,满卷多好诗。” 清 周亮工 《寄潍县杨再蘧蔡漫夫于鸣岐》诗之二:“ 箕山 高节推 徐干 , 北海 雄姿重 孔融 。”
(3).高耸的竹竿。竹有节,故称。 唐 方干 《方著作画竹》诗:“叠叶与高节,俱从毫末生。”
(4).指使臣所持的旄节。其长八尺,故称。 唐 贾岛 《颂德上贾长侍》诗:“高节羽书期独传,分符 絳郡 滞长材。”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一步学习高节这个成语:1. 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中有关高节的故事和人物,如刘邦和赵周的故事。2. 探索其他与高节相关的成语,如高尚、高风亮节等,了解它们的含义和使用场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保持高节,不做欺诈的事情。2. 初中生:他在考试中发现了一张作弊纸条,但他选择了丢掉,因为他有高节。3. 高中生:在面对贪污腐败的社会现象时,我们应该坚守高尚的品德和高节。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对你有帮助!
- 故事起源
- 关于高节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史记·高祖本纪》中的一则故事。刘邦在创立西汉王朝的时候,他的一个亲信叫赵周,他是一个非常忠诚正直的人。在刘邦即将称帝的时候,有人给刘邦送来了一份密报,告诉他赵周密谋造反。刘邦非常震惊,但他没有盲目相信密报,而是决定亲自调查。他找来赵周,告诉他有人说他密谋造反,让他解释清楚。赵周非常坦然地回答:“臣虽不才,但为人忠心耿耿,从未有过叛逆之心。”刘邦相信了赵周的话,他说:“你的高尚品德我早就知道,这份密报是假的。”从此以后,刘邦更加信任赵周,并且任命他为大将军。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记忆高节这个成语:1. 将“高”字与高尚的品德联系在一起,想象一个人站在高山之巅,代表他的品德高尚。2. 将“节”字与节操联系在一起,想象一个人守护着自己的节操,坚守自己的原则。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详细解释
- 高节是由“高”和“节”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高”表示高尚、崇高,“节”表示节操、品德。高节指的是人的品德高尚,言行正直,不为利益所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