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 辜搉 ”。1.搜括;聚敛。《汉书·陈咸传》:“少府多宝物,属官 咸 皆鉤校,发其姦臧,没入辜榷财物。”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书十六》:“今案辜榷双声字也。《广雅》曰:‘嫴榷,都凡也。’故总括财利谓之辜榷。”《后汉书·灵帝纪》:“四年春正月,初置 騄驥厩 丞,领受郡国调马。豪右辜搉,马一匹至二百万。” 李贤 注引《前书音义》:“辜,障也。搉,专也。谓障餘人卖买而自取其利。”
(2).大略,梗概。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书十六》“连语”:“略陈旨趣,亦谓之辜榷。”
(3).查对;计点。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公曰:‘某所收别置一所,请覆之。’王辜榷良久,无丝毫盈絀,如衡而止;王大奇之。”
- 基本含义
- 指受到冤屈或冤枉。
- 详细解释
- 辜榷原本是指受到冤屈或冤枉的意思。其中,“辜”表示冤屈,“榷”表示冤枉。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人们被冤屈或冤枉的痛苦和委屈。
- 使用场景
- 辜榷常用于描述受到冤屈或冤枉的情况。可以用来表达自己受到不公正对待的感受,或者对他人的冤屈表示同情和关心。
- 故事起源
- 辜榷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官员。相传,在宋朝时期,有一位名叫辜榷的官员,他为人正直,为政公正,但因为一次意外事件被人陷害,被冤枉成为贪污受贿的官员。辜榷对这个冤屈感到非常痛苦,但他始终保持了自己的清白,并最终洗刷了冤屈。这个故事成为了辜榷这个成语的来源。
- 词语结构
- 辜榷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固定结构。
- 例句
- 1. 他被冤枉了,真是太辜榷了!2. 这个案件的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辜榷得到了昭雪。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辜榷与“冤屈”、“冤枉”等词语联系起来,帮助记忆其基本含义。可以通过将辜榷与具体的故事情节联系起来,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 你还可以学习与辜榷相关的成语,如“冤枉好人”、“冤枉了”等,以扩展你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被同学冤枉了,感觉好像辜榷一样。2. 初中生:老师误会了我,我真的很辜榷。3. 高中生:这个社会上有很多人受到冤屈和冤枉,他们都很辜榷。4. 大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有些人可能会被冤枉,感受到辜榷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