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面晤。 晋 陆云 《与陆典书书》:“无因覲对,言不尽心。”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稽神枢一》:“既蒙眷逮,亲奉覲对。”
- 基本含义
- 指拜见君主或上级官员,表示对其尊敬和效忠。
- 详细解释
- 觐对是古代官员或臣子向君主或上级官员行拜见之礼的行为。这个成语强调了对君主或上级的尊敬和忠诚,表达了臣子对君主的效忠。
- 使用场景
- 觐对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臣子或下属向上级行拜见之礼,也可以用于形容人们向尊贵的长辈或者重要人物表示敬意和恭敬之情。
- 故事起源
- 觐对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封建社会。在古代,臣子或官员需要定期向君主或上级官员行拜见之礼,以示对其尊敬和效忠。觐对的行为是一种礼仪文化的体现,也是官员与君主之间的一种关系维系方式。
- 词语结构
- 觐对这个成语由两个字组成,觐和对。觐意为拜见,对意为对方。两个字结合在一起表示行拜见之礼,表达对上级的尊敬和效忠之情。
- 例句
- 1. 作为一名官员,我们要时刻保持觐对之礼,不敢有丝毫怠慢。2. 在古代,臣子每年都要觐对皇帝,以示对其尊敬和效忠。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觐对的发音“jìn duì”与“尊敬、效忠”这两个词的发音“zūn jìng, xiào zhōng”进行联想。同时,想象一个官员行拜见之礼的场景,加深对觐对这个成语的记忆。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古代官员与君主之间的礼仪文化,以及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朝拜”、“跪拜”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觐对老师时,要保持端正的姿势,表达对老师的尊敬。2. 初中生:学生们应该时刻保持觐对之礼,不仅对老师,对父母也要尊敬和孝顺。3. 高中生:在参观国家领导人时,大家都要进行庄重的觐对,以示对国家的敬意和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