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8日(农历四月初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一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门下省的词语解释
门下省的意思
拼音:mén xià shěng    注音:ㄇㄣˊ ㄒㄧㄚˋ ㄕㄥˇ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一个人虚心向他人学习,师德高尚,勤奋好学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的学习成果,表示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指导。
例句
1. 他是一位勤奋好学的学生,经过多年的门下省,终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画家。2. 他在大师门下省了十年,终于成为了一位技艺精湛的厨师。
基本含义
指在某人门下学习或拜师学艺。
基本解释

亦省称“ 门下 ”。官署名。 后汉 谓侍中寺。 晋 时因其掌管门下众事,始称门下省。 南北朝 因之,与中书省、尚书省并立,侍中为长官。 隋 承其制。 唐 龙朔 二年改名东台, 咸亨 初复旧称, 武则天 临朝,改名鸾堂、鸾台。 神龙 初复旧称, 开元 元年改名黄门省,五年仍复旧称。 宋 因之, 元 废。门下省掌受天下之成事,审查诏令,驳正违失,受发通进奏状,进请宝印等。其长官初名侍中,后又或称左相、黄门监等。《宋书·王僧达传》:“ 僧达 文旨仰扬,詔付门下。侍中 何偃 以其词不逊,启付南臺,又坐免官。”《隋书·百官志上》:“门下省置侍中、给事黄门侍郎各四人,掌侍从左右,摈相威仪,尽规献纳,纠正违闕。” 宋 张淏 《云谷杂记·门下》:“门下省掌管詔令,今詔制之首,必冠以门下二字,此制盖自 唐 已然。 傅亮 《修张子房庙教》,首曰纪纲, 唐 吕延济 注云:纪纲为主簿之司,教皆主簿宣之,故先呼之,亦犹今出制首言门下是也。”参阅《通典·职官三》、《旧唐书·职官志二》。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门下省”相关的成语,如“拜师学艺”、“虚心学习”等。也可以了解更多与学习、教育相关的成语,扩展自己的成语知识库。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都在老师的门下省,努力学习知识。2. 初中生:他通过多年的门下省,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运动员。3. 高中生:我希望能够在大学期间在优秀教授的门下省,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4. 大学生:我在实习期间在公司的门下省,学到了很多实践经验。5. 成年人:我在新工作的头几个月里多在老板的门下省,逐渐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
故事起源
《史记·张丞相列传》中记载了门下省的故事。故事中,张良拜刘邦为师,虚心向他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位杰出的谋士。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虚心向他人学习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门下省”与拜师学艺的场景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自己在某位名师的门下虚心学习,通过刻意练习和领悟,最终取得了令人称赞的成就。
词语结构
成语“门下省”的结构为“名词+动词”,表示在某人门下学习的动作。
详细解释
门下省是由“门下”和“省”两个词组成的成语。“门下”指的是拜师学艺的地方,即师门;“省”指的是学习、领悟。成语“门下省”表示在某人门下学习或拜师学艺,通过虚心向他人学习,领悟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0)
诗文中出现“门下省”的诗词

野人送朱樱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

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

忆昨赐沾门下省,退朝擎出大明宫。

金盘玉箸无消息,此日尝新任转蓬。

(0)

武夷行

忆昨退朝门下省,槐影扶疏清昼永。

琐窗一枕梦仙山,觉来毛骨犹清冷。

谪官道出武夷山,风景翛然似梦间。

碧溪九曲山万叠,况值密雪妆烟鬟。

宽恩今日容归去,笑指洞天寻旧路。

霜晴日暖白云深,遥望幔亭天一柱。

羽人导我游仙溪,翠壁苍崖晚更奇。

浩歌快饮纵回棹,星月耿耿风凄凄。

晓来换骨岩中看,玉润金坚馀片片。

三姝骈立映彤霞,二水交流萦素练。

征鞍欲去更从容,仙境灵迹岂易逢。

他日追思不可到,梦魂还过七闽中。

(0)

赠张通政

五湖舟楫是家居,箧里惟携老氏书。

几日陆沉门下省,一生心迹海东渔。

宾常满座嫌犹少,行不赍粮任所如。

阳羡山灵相望久,独能无意命巾车。

(0)

赠庐陵翁明府入觐

玉帛会明堂,丹青入大常。

重经门下省,应识殿中香。

制锦怜奇彩,垂裳多宠光。

凤池行视草,螺渚有甘棠。

(0)

寿河南李封君其子任通政曾使琉球

有子今为门下省,羡公犹是黑头时。

鹤姿已卜仙人寿,鸾诰新蒙圣主知。

家近函关多紫气,地连嵩岳长灵芝。

曾观奉使琉球录,天报忠臣良在兹。

(0)

大朝门同午楼复建百官朝贺二首·其二

轩阁看仪凤,尧阶俯濯龙。

宸聪从此达,猎疏拟谁封。

燎火光云汉,珂声接曙钟。

定应门下省,承问独从容。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