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释义]
(动)前去依靠(别人)。
[构成]
并列式:投+奔
[例句]
她无人投奔。(作谓语)
- 近义词
投靠
- 英文翻译
1.go to (a friend or a place) for shelter
- 详细解释
◎ 投奔 tóubèn
[go to (a friend or a place)for shelter] 前去投靠别人
投奔亲友
亦作“ 投逩 ”。1.前往依靠别人。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陶副车求荐见忌》:“得则固守,不得则将家属掠金帛,入 河东 投奔 刘大王 。” 元 金仁杰 《追韩信》第三折:“行至 乌江 ,无处投奔。” 明 高明 《琵琶记·路途劳顿》:“我这里,谁投逩!”一本作“ 投奔 ”。《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小弟来省,特地投奔三哥,不想公出。” 叶君健 《曙光》一:“我们得隐姓埋名,投奔他乡。”
(2).指落脚依靠的人或地方。 清 徐大椿 《洄溪道情·劝葬亲》:“何曾见看风水的尽享高官厚禄,只见他穷得来无投奔。”《红楼梦》第十四回:“众人领了去,也都有了投奔。”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十六:“你们下 关东 ,有投奔吗?”
- 基本含义
- 指为了获得庇护或保护,离开原来的地方去依附别人。
- 使用场景
- 投奔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描述某人因为某种原因,离开原来的环境,去寻求别人的庇护或保护的情况。可以用于形容某人为了获得更好的条件而离开原来的单位、城市或国家,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 故事起源
- 成语“投奔”最早出现在《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故事讲述了平原君虞卿因为受到诸侯的迫害,被迫离开自己的国家,投奔到了秦国。这个故事成为了“投奔”的象征,用来形容离开原来的地方,去依附别人或寻求庇护或保护。
- 词语结构
- 动宾结构。
- 例句
- 1. 他因为政治原因,不得不投奔到了国外。2. 这位知名科学家因为获得更好的研究条件,决定投奔到另一个大学。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离开”、“庇护”、“依附”等词语进行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离开自己的家乡,去依附别人或寻求庇护或保护的情景。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投奔”相关的成语,如“投桃报李”、“投鼠忌器”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小猫丢了,它投奔到了邻居家。2. 初中生:因为受到欺负,他决定投奔到另一所学校。3. 高中生: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他毅然决定投奔到国外大学。4. 大学生:毕业后,他决定投奔到一家大公司工作,追求更好的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