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无言。佛教谓至理幽微,非言说能及。《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是以掩室 摩揭 ,用启息言之津。” 刘良 注:“此言歛心於 摩揭之国 ,用开不言之道也。”
(2).停止言事。《旧唐书·李渤传》:“ 渤 孤贞力行,操尚不苟合,而闒茸之流,非其沽激。至於以言摈退,终不息言。”
- 基本含义
- 停止言语,保持沉默
- 详细解释
- 指停止说话,保持安静,不发表意见或评论。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劝告他人在某些情况下保持沉默,不发表意见或评论。也可用于形容某人受到了惊吓或震惊而无言以对的情况。
- 故事起源
- 《后汉书·马援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马援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将军,他曾被任命为陇西太守。有一次,马援的部下郭尔虎对他说:“太守,您的军队已经准备好了,何不趁敌人不备,发动进攻?”马援默默地看着郭尔虎,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马援才说:“我听到了你的建议,但是我决定息言。”最终,马援的决定被证明是正确的,他在战斗中取得了胜利。这个故事成为了“息言”这个成语的起源。
- 词语结构
- 动词+名词
- 例句
- 1. 在有些情况下,保持沉默是最好的选择,我们应该懂得息言。2. 面对批评,他选择了息言不语,不与他人争论。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息言”联想为“息声言语”,即停止说话,保持沉默。可以通过反思和想象一些情境来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息言”相关的成语,如“言之凿凿”、“闭口不言”等。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故事和例句来加深理解和记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问我问题时,我选择了息言,因为我还没有想好答案。2. 初中生:当我的朋友们争吵时,我会劝他们息言,不要再争吵下去。3. 高中生:面对老师的批评,我学会了息言,不再为了自己的观点而争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