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8日(农历三月廿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扬旗的词语解释
扬旗的意思
拼音:yáng qí    注音:ㄧㄤˊ ㄑㄧˊ
使用场景
扬旗常用于形容在困境中振奋精神,鼓舞士气的情景。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团队或一个个人在面对困难时,勇敢地挺身而出,激发出潜在的力量,取得胜利。
例句
1. 在比赛最后一刻,他扬旗鼓舞,带领团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胜利。2. 在困境中,我们要学会扬旗,振奋精神,迎接挑战。
基本含义
扬旗意为高举旗帜,象征着振奋精神,鼓舞士气。
基本解释

◎ 扬旗 yángqí
(1) [semaphore]∶设在车站两头的铁路信号,在立柱上装着活动的板,板横着时表示不准火车进站,板向下斜时表示准许进站
(2) [wield flag]∶飘扬的彩旗;挥动旗帜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扬眉吐气、振奋人心等,进一步丰富对于鼓舞士气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扬旗鼓舞我们,让我们更加有信心地面对考试。2. 初中生:在比赛中,我们队长高举旗帜,扬旗鼓舞我们全力以赴。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挑战,我们要扬旗,不畏困难,坚持到底。
故事起源
扬旗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战争时期。在战争中,将领会高举旗帜,以鼓舞士气,调动士兵的斗志。这种行为被视为一种勇气和领导能力的象征,逐渐演变成了扬旗这个成语。
英文翻译

1.{铁道} semaphore

记忆技巧
可以将扬旗形象化,想象自己是一面旗帜,高高地扬起,象征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可以通过画画、制作旗帜等方式来加深记忆。
词语结构
主语+扬旗
详细解释

(1).挥动旗帜。《后汉书·陈蕃传》:“加兵戎未戢,四方离散,是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旦之时也。岂宜扬旗曜武,骋心舆马之观乎!” 康濯 《三面宝镜》二:“其他小队长也跟着扬旗摆阵。”
(2).铁路信号的一种。设在车站两旁,在立柱上装着活动的板,板横着时表示不准火车进站,板向下斜时表示准许进站。 杨朔 《秘密列车》:“往下一望,恰好到了 新立屯 。车站扬旗落了,出现了绿灯,招呼进站。”

(0)
诗文中出现“扬旗”的诗词

不睡

终夕起推枕,五更闻打钟。

精神入朱鸟,形影落卢龙。

弭节蓬莱岛,扬旗太华峰。

奔驰竟何事,回首谢乔松。

(0)

捕蝗

捕蝗捕蝗人簇簇,蝗飞蔽天引其族。

扬旗击鼓乱敲钲,奔走如狂沸山谷。

炎肌雨汗肠雷鸣,取蝗一斗当斗粟。

幸不入境驱邻封,彼亦天民忍遭酷!

谁云蝗多不食苗,苗食垂尽到草木。

复闻修德能弭灾,非止蝗生宜早扑。

(0)

后篇

登泰山,望沧海。俯视九州,一何慷慨。

仙人王子乔,飘然遇云端。

手把十尺芙蓉,灏气六月生寒。

嗟彼下土何啁啾,昨日绿发今白头。

胡不服食求大道,永与元气相为仇。

海风萧萧吹海雨,海若扬旗,灵鼍击鼓。

仙人一去冉冉兮不可攀,遗我一粒之金丹。

(0)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

热海亘铁门,火山赫金方。

白草磨天涯,湖沙奔茫茫。

夫子佐戎幕,其锋利如霜。

中岁学兵符,不能守文章。

功业须及时,立身有行藏。

男儿感忠义,万里忘越乡。

孟夏边候迟,胡国草木长。

马疾过飞鸟,天穷超夕阳。

都护新出师,五月发军装。

甲兵二百万,错落黄金光。

扬旗拂昆崙,伐鼓震蒲昌。

太白引官军,天威临大荒。

西望云似蛇,戎夷知丧亡。

浑驱大宛马,系取楼兰王。

曾到交河城,风土断人肠。

寒驿远如点,边烽互相望。

赤亭多飘风,鼓怒不可当。

有时无人行,沙石乱飘扬。

夜静天萧条,鬼哭夹道傍。

地上多髑髅,皆是古战场。

置酒高馆夕,边城月苍苍。

军中宰肥牛,堂上罗羽觞。

红泪金烛盘,娇歌艳新妆。

望君仰青冥,短翮难可翔。

苍然西郊道,握手何慨慷。

(0)

扬旗

江雨飒长夏,府中有馀清。

我公会宾客,肃肃有异声。

初筵阅军装,罗列照广庭。

庭空六马入,駊騀扬旗旌。

回回偃飞盖,熠熠迸流星。

来缠风飙急,去擘山岳倾。

材归俯身尽,妙取略地平。

虹霓就掌握,舒卷随人轻。

三州陷犬戎,但见西岭青。

公来练猛士,欲夺天边城。

此堂不易升,庸蜀日已宁。

吾徒且加餐,休适蛮与荆。

(0)

五言古诗凡十四首·其十

江都游未返,豺虎方斗萦。

堂堂龙凤姿,举义扬旗旌。

擒充戳建德,铣举不日平。

功高即帝位,贞观蜚英声。

惜乎晋阳谋,兼受突厥盟。

婚风既相踵,敌马来纵横。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