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7日(农历三月三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日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串夷的词语解释
串夷的意思
拼音:chuàn yí    注音:ㄔㄨㄢˋ ㄧˊ
使用场景
串夷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国家或个人侵略他国、征服外族的行为。它可以用来描述战争、征服、侵略等方面的情况。
例句
1. 这个国家曾经通过串夷的方式扩张了自己的领土。2. 历史上有很多强大的帝国通过串夷来征服其他国家。
基本含义
指侵略边疆、征服外族。
基本解释

即 混夷 ,古代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名。《诗·大雅·皇矣》:“帝迁明德, 串夷 载路。” 郑玄 笺:“ 串夷 即 混夷 , 西戎 国名也。” 陆德明 释文:“串,一本作患。或云, 郑 音患。”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战争、边疆扩张等方面感兴趣,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历史中的一些重要战争和征服行为,例如秦朝的统一战争、汉朝的西域征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学习历史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古代的中国人经常通过串夷来扩大自己的领土。2. 初中生:我读了一本历史小说,书中描述了一个勇敢的将军通过串夷征服了一个外族部落。3. 高中生:在我们的历史课上,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串夷行为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战争时期。在古代,中国经常与周边的外族发生战争,其中一些战争是为了在边疆地区扩张势力或保护国家利益。在这些战争中,中国人通过征服外族来扩大自己的领土和势力范围。因此,人们形成了“串夷”这个成语来描述这种行为。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记忆成语“串夷”:1. 将“串”想象成一个线条,穿过一个代表外族的字符“夷”,形成一个串夷的图像。2. 将“串夷”与侵略、征服相关的图片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联想记忆。
词语结构
成语“串夷”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串”是动词,意为穿越、贯通;“夷”是名词,指的是外族、异族。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描述侵略边疆、征服外族的意义。
详细解释
串夷是一个古代成语,由两个字组成。其中,“串”意为穿越、贯通,“夷”指的是外族、异族。串夷的含义是指侵略边疆、征服外族的行为。
(0)
诗文中出现“串夷”的诗词

皇矣

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维此二国,其政不获。维彼四国,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顾,此维与宅。

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启之辟之,其柽其椐。攘之剔之,其檿其柘。帝迁明德,串夷载路。天立厥配,受命既固。

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兑。帝作邦作对,自大伯王季。维此王季,因心则友。则友其兄,则笃其庆,载锡之光。受禄无丧,奄有四方。

维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邦,克顺克比。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孙子。

帝谓文王:无然畔援,无然歆羡,诞先登于岸。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笃于周祜,以对于天下。

依其在京,侵自阮疆。陟我高冈,无矢我陵。我陵我阿,无饮我泉,我泉我池。度其鲜原,居岐之阳,在渭之将。万邦之方,下民之王。

帝谓文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帝谓文王:訽尔仇方,同尔弟兄。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

临冲闲闲,崇墉言言。执讯连连,攸馘安安。是类是禡,是致是附,四方以无侮。临冲茀茀,崇墉仡仡。是伐是肆,是绝是忽。四方以无拂。

(0)

和蔡副枢贺平戎庆捷

城郭名王据两陲,军前一日送降旗。

羌兵自此无传箭,汉甲如今不解累。

幕府上功联旧伐,朝廷称庆具新仪。

周家道泰西戎喙,还见诗人咏串夷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舒亶 张九龄 真德秀 纪昀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