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凫胫一词多用于形容老年人或身体不太健康的人走路时的状态。也可以用于形容人在特定环境下走路不稳定,比如在不平坦的地面上行走时。
- 例句
- 1. 他年纪大了,经常走路凫胫,需要别人的搀扶。2. 这个地方的路面不平坦,走起来有点凫胫。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走路蹒跚、腿脚不稳。
- 基本解释
野鸭的小腿。《庄子·骈拇》:“是故鳧脛虽短,续之则忧;鹤脛虽长,断之则悲。” 唐 刘知几 《史通·浮词》:“盖鳧脛虽短,续之则悲,史文虽约,增之反累。”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身体动作相关的成语,例如“蹒跚”、“东倒西歪”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跌倒了,走路变得凫胫了。2. 初中生:这位老人走路凫胫,需要别人的帮助。3. 高中生:这个地方的路面不平整,走起来容易凫胫。
- 故事起源
- 凫胫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这是屈原所著的一篇辞章,其中写到:“魂兮归来!尸骨无余!凫胫鹤膝!时哀时舒!”这里的凫胫指的是人死后骨骼的状态,形容骨骼残破、不稳定。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凫胫”与“鸭子”联系起来,想象一只脚踩在不稳定的水面上的鸭子,走路摇摇晃晃的样子,这样可以更容易记住凫胫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详细解释
- 凫胫是由“凫”和“胫”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凫指的是野鸭,胫指的是腿脚。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走路像野鸭一样摇摇晃晃、腿脚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