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芽肄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成长过程中受到良好的培养和修养。它常常被用于教育、培训、家庭教育等场景中,强调培养和教育的重要性。
- 例句
- 1. 他从小受到了良好的芽肄,所以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音乐家。2.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芽肄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 基本含义
- 芽肄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芽”指植物初生的嫩芽,而“肄”则表示培养、修养。整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初生的芽苗得到了培育和修养,以便茁壮成长。
- 基本解释
树木再生之嫩芽。 清 方京 《送孟调大侄南还》诗:“尔今折枝条,芽肄何时萌?”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孟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以及其他与成长和培养相关的成语,如“栽培”、“修身养性”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们是社会的芽苗,需要好好培育和修养。2. 初中生:在学校里,老师们不仅教我们知识,还给我们进行了全面的芽肄。3. 高中生:在这所学校里,我们每个人都得到了良好的芽肄,所以能够茁壮成长。4. 大学生:大学是我们自主学习和成长的阶段,我们要通过自我芽肄,实现自己的价值。5. 成年人: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需要不断进行芽肄,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
- 故事起源
- 芽肄的故事起源于《孟子·滕文公上》。孟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曾经对滕文公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从小都是天性善良的,但是通过不同的教育和培养,人们的习惯和性格会有所不同。这就好像是植物的芽苗一样,它们需要正确的培养和修养,才能茁壮成长。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芽肄”分解为“芽”和“肄”,并联想到植物的芽苗得到了正确的培养和修养,茁壮成长的形象。也可以通过与故事起源相关的关键词,如孟子、性善等进行联想记忆。
- 词语结构
- 芽肄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芽”和“肄”。
- 详细解释
- 芽肄在汉语中常用来比喻人的成长和培养过程。它强调了在嫩芽阶段对其进行正确的培养和修养的重要性。只有经过正确的培育,嫩芽才能茁壮成长,取得良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