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保存正统、正宗。《三国志·魏志·杜夔传》:“自 左延年 等虽妙於音,咸善 郑 声,其好古存正莫及 夔 。”
(2).维护、保持正气、正义。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故明赏以存正,必罚以闲邪。”《晋书·潘尼传》:“崇德莫大乎安身,安身莫尚乎存正,存正莫重乎无私,无私莫深乎寡欲。”
- 基本含义
- 保留正义,坚守正道
- 详细解释
- 存正是一个表示坚持正义和守正道的成语。它强调在面对各种困难和诱惑时保持正确的道义和原则,不偏离正道。
- 使用场景
- 存正常常用于劝诫他人在困难时不要妥协,坚持正确的道义和原则。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诱惑时能够保持正直和坚守原则。
- 故事起源
- 存正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孟子·公孙丑上》一文中。公孙丑是孟子的学生,他问孟子一个问题:“有人对我说,‘你的父亲有一斗的粟,你偷了去,是什么原因?’我说,‘我饿了。’然后他问,‘那你的母亲呢?’我说,‘我父亲偷了去给她吃了。’他又问,‘那你的兄弟呢?’我说,‘我母亲偷了去给他吃了。’他问,‘那你的妻子呢?’我说,‘我兄弟偷了去给她吃了。’他问,‘那你的子女呢?’我说,‘我妻子偷了去给他们吃了。’他问,‘那你的朋友呢?’我说,‘我子女偷了去给他们吃了。’他问,‘那你的邻居呢?’我说,‘我朋友偷了去给他们吃了。’他问,‘那你的国家呢?’我说,‘我邻居偷了去给他们吃了。’他问,‘那天下呢?’我说,‘我国家偷了去给他们吃了。’他问,‘那神明呢?’我说,‘天下偷了去给他们吃了。’我想,‘天下都偷了去给他们吃了,我再偷去给谁吃呢?’于是我不偷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诱惑时,我们应该坚守正义和道义,不偏离正确的道路。
- 词语结构
- 存正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存”和形容词“正”组成。
- 例句
- 1. 在面对贪污的诱惑时,我们应该坚守正义,存正不偏离。2. 他在工作中一直坚持正道,存正不偏。3. 面对困难,我们要存正不偏,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 记忆技巧
- 可以结合故事起源中的公孙丑的经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自己在面对各种困难和诱惑时,像公孙丑一样坚守正义和原则,不偏离正确的道路。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了解孟子的思想和道德观念,以及其他与正义和道义相关的成语,如“正直无私”、“正义凛然”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学会存正,不做任何不正当的事情。2. 初中生:在考试中,我们要遵守考场纪律,存正不作弊。3. 高中生:面对诱惑,我们要坚守正义,存正不偏离自己的原则。4. 大学生:在职场中,我们要坚持正道,存正不偏,不为了个人利益而违背自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