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妄听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盲目相信他人的话,不加以思考和求证。这个成语常常用于贬义,表示对不负责任的传言和谣言的批评,或者用来警示人们不要轻易相信未经证实的消息。
- 例句
- 1. 他妄听了别人的谣言,结果误会了好友。2. 不要妄听他人的话,要进行自己的调查和判断。
- 基本含义
- 指无根据地听信谣言或未经证实的消息。
- 基本解释
(1).《庄子·齐物论》:“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亦以妄听之。”后以“妄听”谓随便听听,不认真看待。 鲁迅 《准风月谈·偶成》:“时代已远,真伪难明,那边妄言,这边妄听。”参见“ 妄言妄听 ”。
(2).乱听;偏听。《淮南子·主术训》:“夫目妄视则淫,耳妄听则惑。”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封神演义》第十七回:“望陛下以祖宗天下为重,不得妄听女子之言,有废忠諫之语。”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谣言、信任相关的成语,如“信口雌黄”、“道听途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有个同学妄听了别人的话,说我偷了他的铅笔。2. 初中生:我们要学会辨别真假信息,不要妄听谣言。3. 高中生:在网络时代,不要妄听网络上的传言,要进行多方求证。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具备批判性思维,不要妄听他人的言论。5. 成年人:妄听谣言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要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
- 故事起源
- 妄听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是汉代史学家司马迁的别称。司马迁在自序中写道:“夫传者,记事之本末,别是非之要害也。今有司马迁者,食其禄而妄听其言。”这里的“妄听其言”意思是指司马迁在写史时,盲目相信别人的言论,不进行求证和辨析。后来,这个成语就被引用来形容盲目相信谣言的行为。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妄听”这个成语与“盲目相信”、“未经证实”等词语联系起来,形成联想,帮助记忆。
- 词语结构
- 妄听由两个汉字组成,形式为“妄+听”。
- 详细解释
- 妄听是由“妄”和“听”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妄意为盲目、不切实际,听指倾听、相信。妄听的基本含义是指盲目相信未经证实的消息或谣言。它警示人们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言论,应该理性思考、多方求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