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豪壮的情思。 汉 刘桢 《赠五官中郎将》诗之四:“君侯多壮思,文雅纵横飞。” 唐 王勃 《游冀州韩家园序》:“高情壮思,有抑扬天地之心;雄笔奇才,有鼓怒风云之气。” 宋 苏舜钦 《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夕霜惨烈气节劲,激起壮思衝斗杓。”
- 基本含义
- 形容思想深远、见识广博。
- 详细解释
- 壮思是由“壮”和“思”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壮指强壮、健壮,思指思考、思维。壮思的基本含义是指思想深远、见识广博,形容人的思想境界高远。
- 使用场景
- 壮思常用于形容人的学问广博、见识深厚,也可用于形容作品、言论等思想内容深刻、有见地。适用于各种正式场合,如演讲、论文、评述等。
- 故事起源
- 壮思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一书中。原文是:“夫壮志者,不忘其所以然。”意思是说,壮志者不会忘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后来,人们将“壮志”中的“壮”改为“壮思”,用于形容人的思想深远、见识广博。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动词
- 例句
- 1. 他年轻时就开始阅读各种书籍,壮思已经非常了得。2. 这篇文章思想深刻,充满了壮思。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壮思”与“壮志”进行对比记忆,壮志指的是人的目标和理想,而壮思则指的是人的思想和见识。可以通过类似的发音和相似的含义来记忆这个成语。
- 延伸学习
- 学习壮思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壮丽、壮烈、壮举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多读书,这样才能变得壮思。2. 初中生:我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壮思的人。3. 高中生:他在课堂上总是提出深入的问题,展现出了壮思的思维方式。4. 大学生:大学是培养学生壮思能力的重要阶段,我们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5. 成年人:在职场上,壮思能力是一个关键的竞争优势,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