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7日(农历三月三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日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招潮的词语解释
招潮的意思
拼音:zhāo cháo    注音:ㄓㄠ ㄔㄠˊ
使用场景
招潮常常用于描述某个事件或行为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的情况。可以用于新闻报道、社交媒体评论、公众演讲等场景。
例句
1. 这个新闻报道在社交媒体上招潮,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2. 他的演讲在会场内外都招潮,大家对他的观点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基本含义
引起大规模的反响或影响。
基本解释

蟹名。体深褐色,足红色,眼柄长,雄蟹一螯很大,另一螯则较他足尤小;雌蟹两螯均小而相等。穴居海滩,涨潮前,雄蟹举起大螯,上下运动,故名“招潮”。又名望潮。在我国南方种类很多。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招潮子,亦蟛蜞之属。壳带白色。海畔多潮,潮欲来,皆出坎举螯如望,故俗呼招潮也。” 宋 黄庭坚 《又借答送蟹韵见意》:“招潮瘦恶无永味,海镜纤毫祇强颜。”

延伸学习
如果对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激起波澜”、“轰动一时”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小朋友的新发明在班级里招潮,大家都对他的创意赞不绝口。2. 初中生:那个学生的演讲在学校里招潮,引起了许多同学的共鸣。3. 高中生:这部电影在全国范围内招潮,许多人都想去观看。4. 大学生:这个学生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招潮,引起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故事起源
招潮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国的一个寓言故事。相传,有一位叫做李贽的学者,他在某个宴会上提出了一个非常有争议的观点,引起了与会者的广泛讨论和争议。这个事件被形容为李贽“招来潮水”,意味着他的言论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影响。后来,人们就用“招潮”来形容引起大规模反响的事件或行为。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招潮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海边,挥动着手臂,引来了汹涌的潮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波浪,这样就能够联想到招潮的含义。
词语结构
招潮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招”和“潮”。
详细解释
招潮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某个事件、行为或言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甚至引发了大规模的反响或影响。类似于“激起波澜”或“引起轰动”的意思。
(0)
诗文中出现“招潮”的诗词

又借前韵见意

招潮瘦恶无永味,海镜纤毫只强颜。

想见霜脐当大嚼,梦回雪压摩围山。

(0)

次韵省郎蔡彦文观潮长歌录呈吴兴贰守云间先生

舞海凤,跳天吴,八月十八壮观天下无。

蓬婆之山突兀眼前见,有如祖龙万铎来东驱。

婆留一箭气相敌,强弩不用三千夫。

云蜃成楼不可斩,火铁摇识谁能屠。

招潮小儿不畏死,面螯蹋浪心何粗。

榑桑烂,若木枯,革瓢古愤无时苏。

东维子,惊相呼,长风破浪未归去,一叶欲事寰瀛图。

冯谁之,一疋素,中有万里河汉乘吾桴。

(0)

题徽庙螃蟹图二首·其一

阅尽虫鱼尔雅篇,闲将藤素染苍烟。

不知画得招潮后,艮岳从教变海田?

(0)

沉香蟹子·其二

小小招潮物,雕成得水沉。

为怜香胆细,持入绣囊深。

化石宁无命,衔禾亦有心。

红螺多腹汝,会向万州寻。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杨巨源 张玉娘 曹松 张正见 潘阆 杨继盛 赵汝腾 林季仲 陈元光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