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劫掠财物的盗贼。《后汉书·乌桓传》:“ 乌桓 不便水土,惧久屯不休,数求謁去, 莽 不肯遣,遂自亡畔,还为抄盗。”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乡人 魏序 欲东行,荒年,多抄盗,令卿筮之。” 南朝 梁 萧统 《请停吴兴丁役疏》:“若善人从役,则抄盗弥增。”
- 基本含义
- 指盗取别人的创作或成果。
- 详细解释
- 抄盗是由“抄袭”和“盗窃”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抄袭指的是模仿他人的作品或创意,而盗窃则指的是非法占有他人的财物。抄盗的含义是指某人抄袭并盗窃了他人的创作或成果。
- 使用场景
- 抄盗常用于批评和谴责那些没有自己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在学术界、艺术界和商业界中,抄盗是被严厉谴责的行为。使用这个成语可以表达对抄袭盗窃行为的不满和批评。
- 故事起源
- 抄盗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相传,春秋时期,齐国有个叫做抄盗的小偷,他擅长抄袭他人的技能和盗窃他人的财物。他经常在市场上抄袭别人的商品,并将其卖给别人。最终,他被人们识破并处以重罚。这个故事成为了人们批评抄袭盗窃行为的典故。
- 词语结构
- 抄盗是由两个动词性的词语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 例句
- 1. 这位学生总是抄盗别人的作业,从来没有自己的创意。2. 这家公司被指控抄盗竞争对手的产品设计。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抄袭”和“盗窃”两个词语组合在一起,形成“抄盗”这个成语的记忆图像。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偷偷地抄袭别人的创作,并把它当成自己的成果。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抄盗相关的词语和成语,如“剽窃”、“窃取”等,并学习如何正确引用他人的作品和尊重知识产权。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抄盗了我的作业,老师应该给他严厉的惩罚。2. 初中生:这位同学经常抄盗别人的功课,没有自己的创造力。3. 高中生:这篇文章抄盗了其他作家的观点,严重违反了学术道德。4. 大学生:在学术界,抄盗是被严厉谴责的行为,会导致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