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苟延常用于形容困境中的生存状态,也可用于形容勉强维持某种状态或生活。
- 例句
- 1. 在战争中,他们苟延了很长时间,但最终还是被敌人击败了。2. 这个公司苟延了好几年,但始终没有实现盈利。
- 基本含义
- 苟延指勉强延续生存,苟且延长时间。
- 基本解释
◎ 苟延 gǒuyán
[linger] 姑且延长
苟延性命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苟延”相关的成语,例如“苟且偷生”、“苟且偷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苟延着等待放学的钟声。2. 初中生:他们苟延的生活状态让人很心痛。3. 高中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很多人只能苟延于生存。4. 大学生:她苟延了很久,但最终还是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
- 故事起源
- 苟延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秦穆公围我邻国,破我城郭,焚我宫室,杀我士民,苟延残喘,逃入于楚。”意思是秦穆公围攻邻国,破坏了城墙,焚烧了宫殿,杀害了士兵和平民,被迫苟且延续生存,逃到楚国。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苟延”与“勉强延续生存”的意思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在困境中苟延残喘的样子,这样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苟延由两个字组成,第一个字“苟”意为勉强,第二个字“延”意为延续。
- 详细解释
谓勉强延续生命。 明 李贽 《代深有告文》:“念本院诸僧虽居山林旷野,而将就度日,不免懒散苟延,心虽不敢以遂非,性或偏护而祗悔。” 清 李渔 《玉搔头·抗节》:“既然如此,我且苟延片刻,在家中待罪便了。” 鲁迅 《而已集·小杂感》:“大儒的刺,一用则苟延了他自己的生命。”